南京日报报道 近日,不满2岁的小明天成为我市年龄最小的寄养孤儿。本报记者专程前往栖霞区靖安镇探访———
千挑万选,2岁孤儿有了“妈妈”
9日上午9时许,市儿童福利院保育员张美玲最后一次给不满2岁的曹明天喂食后,在办公楼前抱着他合影留念。
民风纯朴,90名孤儿寄养靖安镇
小明天是目前南京仍在寄养的第90名孤儿。近10年来,通过这样的家庭寄养,已经有近200名孤儿享受到父母般的关爱。其中的30名,先后被外国友人收养,开始新生活。栖霞区靖安镇下辖的大年、长江等10个村,是我市民政部门指定的唯一孤儿家庭寄养试点地区。市儿童福利院院长金萍告诉记者,这里不但民风纯朴,村民们家庭条件都不错。“更重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这里男主人大多在当地工厂工作,女主人则在家,有充足时间照顾孤儿。”金萍介绍说,家庭寄养是专门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不满十八周岁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委托在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儿童福利机构经调查了解和审查评估后,将院里的孤残儿童委托给那些各方面条件较好,并且自愿申请为儿童福利机构代养孩子的家庭进行养育看护。并非每个家庭都能达到寄养要求。“寄养家庭主人年龄必须在55岁以下;家中小孩在10岁以上;住房条件较好;家庭有稳定的经济收入。”金萍说,按照市民政部门相关规定,寄养家庭每月可获得400元补贴。寄养孤儿如生病,则由民政部门负责。另外,孤儿每年还有服装等费用补贴。融入新家,孤儿在浓浓亲情里成长除小明天外的89名孤儿的寄养生活过得怎样?日前,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深入靖安镇的寄养家庭寻找答案。“我们不但要看,更要感受他们和养父母的关系。”一名工作人员说。在靖安镇长江村块子组30号,6岁的张家文骑着养父母花200多元钱给他购买的新自行车,在院子里高兴地转来转去。他的养母则忙着在房间打扫卫生。在外人眼中,这与一个普通幸福家庭并无差异。其实,被遗弃的孤儿张家文到这个家庭才6个月。张家文患有兔唇,耳朵听不大清,发音也模模糊糊,至今仍然不能准确喊出“妈妈”。在被寄养前,市儿童福利院帮助他做了矫正手术,但还是留下一道印记。他的养母逗他时,常叫他“小花脸”。张家文一天吃4顿饭,有鸡蛋、肉、蔬菜,每周还会吃一次馒头。过年前,张家文还跟着妈妈睡觉,现在则一个人睡。“刚来家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说话,性格也很内向。”在张家文养母眼中,尽管才短短半年时间,但儿子现在已经变得很“调皮”了:没事总骑着自行车,再让妈妈在后面跟着他跑。另一名寄养在当地的孤儿叫吕平平,今年8岁,因脑瘫被亲生父母遗弃。他的养母朱琳花说:别看儿子患有残疾,但他们一起生活好几年了,早就有了感情。“尽管当初和他们(指儿童福利院)签了协议,但今后要是收养平平的人家不好,我们肯定不愿意。”“我有一个姐姐,她很喜欢我。”4岁的寄养孤儿孔倩韵说的“姐姐”,是她养父母的亲生女儿。孔倩韵的“妈妈”梅白娣告诉记者,女儿一撒娇,就会在丈夫和她怀里钻来钻去。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一点都不怕生人。在记者面前,她走过来就张开双手,要记者抱抱她。一旁的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说,“一看见陌生人就想要拥抱,是这些孤儿的共同特点。他们太需要爱!”据介绍,市儿童福利院已在靖安镇租下一幢两层小楼,准备把它开成寄养孤儿的学前教育幼儿园,为他们今后上学作好准备。”如今,市儿童福利院还生活着大约300名孤残儿童,今年将有近20名儿童进入寄养家庭。“孤儿被寄养后,几乎没有被送回来的,不少孤儿最后都被收养走了。”市儿童福利院一位工作人员欣慰地说。南京日报记者 帅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