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浙苏鲁豫考察行思录·理念更新
四川省党政代表团成员在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学习考察。
本报记者欧阳杰摄
本报记者谭江琦方晓哺资源优势不明显的地方能不能很快地发展?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地方能不能很快地发展?内蒙古、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区的一些市、县以成功的实践回答这两个问题:能。
为什么能做到?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动运作方式的转变,进而求得发展的主动。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实现跨越。跨越,需要现代理念的引领。
资源与区位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摆脱思维定势是求得超常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内蒙古考察时,代表团被问到一个问题:发展乳业一定要依托草原?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活生生的案例就在眼前:伊利和蒙牛的奶牛饲料70%是玉米等粮食,20%是人工种植的饲草。
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严重缺水,土地总面积中仅4%是耕地,农业产业化程度却相当高;河南新乡市不沿海,不是传统经济重镇,也没有一所大学,高新产业产值却占GDP的26%。在浙江省,温州是一个无资源、无人才,也无区位优势的地方,却创造了温州奇迹。所以,发展的思路和理念不同,发展的成效和势头也不尽相同,发展的速度、质量必然相异。
代表团在苏州考察时,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讲的事让大家沉思:昆山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机遇没有抓到,九十年代中期转变观念抓住了浦东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靠上海,接轨大都市的地利,先人一步,借势而兴,形成外资集聚的良好平台,把浦东开发变成昆山崛起的机遇,已连续两年成为全国百强县第一位。他们的体会就是:只有及时更新理念,抢抓机遇,才能把机遇变成现实发展优势。
换一个角度讲,人们都说,昆山发展有区位优势,因为它离上海只有二三十公里。但事实上,上海周边条件如昆山的县还有许多,而它们的发展却也并不如昆山这样快,不如昆山这样借助上海优势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讲,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某种程度上讲并不是决定一切的东西。
务求最大效益
内蒙古彻底改变传统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方式,在就地转化、深度加工上下功夫,明确提出“不能简单地卖资源,煤炭要就地转化一半,电力至少自己要消耗一半”,实现“煤从天上走,电送北京城”。这种资源开发的新思路让前往考察的四川党政代表团耳目一新。
能源、资源的紧缺让内蒙古一下子变成炙手可热的聚宝盆,用当地人的话说,像“穷人突然挖到了金子”。草原、森林、人均耕地面积全国第一,煤、铁、天然气资源丰富。鄂尔多斯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包头拥有全世界62%的稀土。坐拥上天厚赐的天然财富,内蒙古人不是简单地一卖了之,而是尽可能多求效益。
少卖资源,多卖产品,让资源就地转化升值。一车车煤炭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电力,从空中电网输往市场。观念转变带来丰厚的收益回报:鄂尔多斯市围绕资源开发,去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3个,其中超100亿元的10个,超10亿元的34个。
跨越发展对资源富集地区来讲,绝不仅仅是把资源掏出来卖成钱了事,而要深入思考如何求得最好的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形成竞争强势。
内蒙古、山东、江苏和浙江在资源开发上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把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开发利用资源要找准着力点,把握结合点,做到与产业互动发展,同时要大胆探索创新资源开发模式,真正实现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以富民为先导
“小河有水大河满。”藏富于民、富民强省,以富民为先导,以民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是江、浙两省在发展理念和发展举措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始终把富民安民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是两省的现实举措。昆山市为富民,大力实施“三有”工程:以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为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劳动力培训,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鼓励群众办实业,搞物业增加收入。两省还积极发展农村富民、社区股份、土地股份三大合作组织,引导老百姓投资入股,增加投资性、资产性、经营性收入。
萧山目前有75万外来人口,外地工、农民工占职工总数的89%。该区以开阔的胸怀,平等对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提出城乡职工“维权一体化”,外来工在就业、技能培训、子女入学等方面享有与本地职工一样的权益。而今在萧山,已经没有“农民工”这个称呼。所有的职工,无论是萧山籍还是非萧山籍,只要与本地企业建立了劳动关系,便有一个统一的称呼———萧山职工。
江苏省去年财政对“三农”投入达118亿元,增长20%。投入和政策刺激,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该省从2003年起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推进农村“五件实事“,使全省所有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超过90%。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富民强省”与“强省富民”从表面上看,只是简单的词序颠倒,但它的背后,蕴含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我省正在实施“十大惠民行动”,这与发达省份的追求是一样的:以人为本才能强省,发展必须为了人民,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