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区县、街道、社区三级终身教育网络
为下岗职工和社区居民提供技能培训
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办法律课堂
八成街道建立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
成为未成年人校外素质教育重要阵地
各类文体、科技场所逐步对社区居民开放
各个街道和部分社区建立老年大学
晴朗的周末,家住河西区柳林街的李爱英老人,提着书包早早来到街道的社区学校,参加老年英语班的学习。
说起街道的社区学校,李爱英一家可是受益匪浅。在她的建议下,儿媳妇每周都带着一岁多的小孙子参加社区早期教育中心的指导培训,看着小孙子在专家科学指导下一天天健康成长,一家人别提多高兴了。不久前,在工厂工作的儿子也参加了社区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班,这不,单位刚刚进行了信息化技术改造,儿子马上成为了技术骨干。
其实,在天津本市,像李爱英一家这样从社区学校中获益的人还有很多。近几年,本市大力建设学习型城市,为市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各区县整合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在区县、街道、居民小区建立了社区学院、街道市民学校、居委会市民学习点三级终身教育网络,社区学校遍地生根,形成了“人人有学习之机、处处有学习之所、时时有学习之人”的局面。从满足0至3岁幼儿教育的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到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开展的校外素质教育和家长学校,到为下岗职工和社区居民开办的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中心,再到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办的法律课堂,直到为离退休老人开办的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的教育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段的市民。
在提高市民自身素质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在丰富着市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着和谐城区的建立。
近些年,随着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社区已成为早期教育的主体。目前全市80%的街道(乡镇)建立了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全市社区早教中心已达501个,其中以幼儿园为依托的早期教育资源中心274个,以街道社区为基础的早期教育资源中心171个,0至3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指导和服务的覆盖面达到70%。全市多层次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社区学校还是本市开展未成年人校外素质教育和三结合教育的重要阵地,每到节假日和寒、暑假,全市上百万中小学生都进入社区,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各区县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如和平区的社区教师、河西区的社区少先队、河东区的家长学校、红桥区的假期课堂等。
如今,各区县的社区学校正在为社区内的每个居民服务,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城市中心区全部建立了社区学校,开展适合社区内各类人员需要的教育培训和技能训练,社区内各类教育机构年培训量达到本社区常住人口的30%以上。与此同时,市区内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以及文化、体育、科技等场所,也在逐步实现对社区居民开放。
本市还在各个街道和部分社区建立了老年大学,在社区鼓励和支持举办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老年教育。同时建立“老年广播电视大学”和“网上老年大学”,适应老年人的特点,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娱乐活动。本市将继续创建以社区老年学校为主体的学习阵地,到2010年,使老年人参加学习活动的人数达到社区(村)老年人口的50%以上。
此外,本市还下力量优化农村终身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区县、街道(乡镇)和居民小区(村委会)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去年利用农村社区学校实施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共培训43.6万人。12个农村区县职成教育中心建设得到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网络日趋完善。今年本市将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网络建设,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使全市社区教育实验区的数量超过50%,促进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实施“数字化学习港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与示范”项目。同时在农村继续实施为“三农”服务的“红色证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