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宽庸(美术评论家)
在东西方文化猛烈的撞击下,韩国现代美术成了一种“多元化”的试验场。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摆脱理念、尊重个性的发展趋势,成为韩国现代美术的主流。当今的韩国现代美术,表现形式充斥着各式各样极其前卫的、难以分类的艺术作品。
然而细细分辨,我们还是可以在一片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中,寻找出源流。韩国上世纪60至70年代传统(保守)与创新(前卫)的对立发展,以及上世纪80年代以“现实认识的角度与批判意识的深化”为主题,关怀民众、重新思考个人理念的新视角,都给今天韩国的现代美术,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更进一步分析,韩国社会经过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急速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物质丰富带来的精神空虚、精神恐慌日渐显现。这种精神恐慌,一方面表现为现代人种种精神紊乱的病症,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从精神与物质的二分法中寻求解脱,重新寻找精神与物质的合一。
南朝画家宗炳(375-443年)在画山水书一文中说:“通过自然的一体感,自觉精神之意。”英国诗人威廉姆·布雷克(1757-1827年)有诗句:“一尘得宇宙,一花得天堂,一掌求无限,一时求永生。”这些富有深意的语言都表达了精神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上世纪80年代至今,韩国美术表达着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物质构造与多元化的文化艺术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千态万想》的作者中,有在上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通过绘画的平面形式的研究,确立了韩国上世纪70年代现代派画家的社会地位;也有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关注今后的社会发展趋势,并通过线条构成与画面深度、幻影视觉表现等方法的创意先锋;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新老画家相辅相成的关系。
《千态万想》展示了韩国美术中更加自由的、更富创意的多元化作品。它不仅包含上一代的传统,也体现了在急速变革的现代社会里,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关注来调整对物质过分追求的努力。RJ129
(供稿/北京皇城艺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图详见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