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艺术的票价将要降低了。本月下旬开幕的文博会艺术节将试行高雅艺术补贴,力争将国家精品剧目演出票价控制在50元至180元之间,本土舞台精品剧目票价原则上控制在100元以内——这一举措是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一个重要路径。
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营造城市艺术氛围的一种努力,深圳一年四季精品演出不断,芭蕾、交响乐、歌剧、音乐剧等,使城市的空气中都飘荡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但动辄几百近千的门票,令许多市民望而却步。比如,话剧《琥珀》在深圳演出时票价最低280元,最高880元,对许多市民来说,这样的票价或许可以承受,但未必都乐意接受。有时候,有关方面不得不采用赠票的方式,但是,有机会拿到赠票的人,未必对高雅艺术怀有兴趣。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票价的高不可攀造成了高雅艺术的曲高和寡。
当然,这样的高票价并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城市来说,深圳的演出场馆总量较少,观众座位相对不足;国家水准的演出团体或艺术家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举办相同一场演出,深圳要增加演员住宿及往来交通费等成本支出,而从目前深圳高雅艺术演出市场上所上演的节目来看,从外地引进的节目占了多数。
为了让更多市民主动走近高雅艺术,建立补贴票价制度,将高雅艺术项目列为公共文化服务范畴,使高高在上的票价降下来,是城市高远的文化眼光的体现。演出场馆不能成为一个“豪华摆设”,高雅艺术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它必须为更多人欣赏才能获得更加充沛的生命力。实行高雅艺术补贴制度,政府的文化投入会增加,但这种投入的增加会让更多市民接受到更多的美学教育与艺术熏陶,给市民带来更“高”的文化福利。“平民价格,高端享受”,对中低收入者来说,低票价也是一项看得见的文化“低保”。事实上,正是意识到高雅艺术所承载的社会效益,香港等大城市对高雅艺术演出票房也采取了补贴政策。
如何补贴同样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首先要重点扶持一些真正优秀的文化成果,好钢用在刀刃上,钱要花得值;其次,对补贴对象能否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只要是高雅艺术演出的实际承办者都可申请补贴。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应当花力气“补贴”本土的高雅艺术团体,培育本土的优秀演出剧目,这不仅可以降低演出成本进而降低票价,也是创立本土高雅艺术品牌的一种必然选择。
就像跷跷板一样,票价降下来了,市民走进剧场的兴致就随之提高了。我们相信,即将到来的文博会艺术节里,会有更多市民与高雅艺术相约,从酒吧、咖啡馆里走进剧场,从一段音乐、一句台词中走向心灵。这样一种文化福利,会让更多市民获得一种更高雅的艺术气质,让城市沉淀更成熟的人文精神。(详见A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