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植物不仅是枝叶、根茎等硬体部分可以通过化石保存下来,其生理活性很强的软体部分———植物细胞质部分也可通过化石形式得以保存。早报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通过对我国内蒙古地区霍林河煤矿的植物化石材料分析,我国学者在国内首次发现了松柏植物球果中保存的植物细胞质化石。
“传统古生物学中普遍认为只有硬体才能保存为化石。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古生物学界的天条。”这一成果的主要发现者、该所副研究员王鑫向早报记者表示。植物体中具有生理活性的细胞及其内部的超微结构(软体部分)都有可能保存为供人们研究的化石。据了解,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仔细研究发现,不仅植物化石材料中的细胞依然保存完好,而且连细胞质中以膜为轮廓的亚细胞结构也有良好的保存。“细胞质得以保存的原因很可能在于高温”,王鑫表示,如同鸡蛋的蛋清一样,在常态下长时间保存几乎不太可能,但如果用开水来煮———加以高温,就变为蛋白,保存时间就可增长———而这与古植物细胞质得以保存为化石的机理一样。王鑫认为,最有可能使得化石保存下来的外因是“雷电”。雷电可能引发的野火使得植物瞬间“焦炭化”,并产生一种惰性极强的物质———丝炭———强酸强碱都无法溶解的丝炭使得植物的细胞在数亿年后得以保存。据悉,此次发现的白垩纪(距今约1.35亿—6500万年)松科植物是目前古生物学界中发现的具有亚细胞结构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植物化石纪录。日前出版的国内权威杂志英文版《地质学报》上刊登了这一研究成果。学界认为,这一发现告诉人们自然界的神奇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也缩短了古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过去一直在增大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