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1日开始,住在秦淮区开源新村的张大妈和老伴一个月吃药可以少掏52块钱,因为他们可以吃到秦淮区在国内率先试点的“零差价药”。和以往的“以药养医”不同,秦淮区“零差价药”得以实现的基础是政府投入的加大,“政府养医”雏形初现,这便是外界流传的医改“南京模式”。
|
|
“零差价药”推行十多天,效果究竟如何?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现状面面观市民观首批242种零差价药平均降价30%张大妈患心脏病快10年了,一直以来都吃复方丹参(滴丸)。“以前一盒要22块多钱,现在拿着健康卡,只要18块钱就行了,一盒就省了4块多钱。”张大妈详细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盒复方丹参150片能吃5天,也就是说一个月要6盒药。而原价是22.52元,现在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价格是18.17元,一个月就能省下4.35×6=26.1元。由于老伴也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夫妻两个人光这个药一个月就省下来52块钱。“在大医院,22块多钱,一分钱也少不了。”张大妈乐呵呵地说。据了解,同样的药,国家定价是23.7元,这也是目前各大医院的售价。由于中华门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了药房托管,所有的药物在此基础上让利5%,降至22.52元;而实行了零差价后,医药公司以进价供给卫生服务中心,价格只有18.17元,让利23%。“类似复方丹参这样实施零差价的药在秦淮区有242种,让利幅度大小不一,但平均下来,让利达到了30%-35%。”秦淮区卫生局分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副局长范智明说。流动人口也可享受大部分居民尚未办卡这一优惠不仅秦淮区市民能享受到,有秦淮区暂住证的外来人员也被允许加入这一行列。在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自安徽的王勇福正带着孩子在输液室打吊针。王勇福告诉记者,他来南京打工2年了,上个月20日通知办理健康卡,他就办了一张,没想到看病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得到优惠。“出门打工最怕的就是生病,有了健康卡,生了病了能少掏点,还是非常高兴的。”王勇福说。据了解,从3月15日开始,秦淮区的各个社区就开始进行宣传,只需要拿上秦淮区的户口簿或暂住证,以及身份证复印件和2张照片,就可以到社区居委会办理一个居民健康卡。凭着这张卡,去秦淮区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就能享受到这一零差价的优惠。“中华门地区有32000多人,目前已发放了6000多张健康卡。”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太生副院长说:“健康卡登记目前才实现20%,还有很多人正在建卡的过程中。”医药观48位医务人员政府包下20位“片医”工资张太生副院长告诉记者,中华门街道有7个居委会,根据需要,他们派出了5个团队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每个团队2名全科医生,2名护士,一共20人。这20个人的工资由秦淮区财政局发,每个人每年平均3万元。“但是,政府埋单只是针对这20个人,而我们医院有48个在职的,剩下的28个人工资怎么办?”张太生说,现在零差价药是242种,随着零差价药范围的逐渐扩大,医院的药品利润逐渐下降,医院的其他28名工作人员的工资从哪里来?张太生希望,政府模式要成功地推行下去,政府不仅要为社区卫生团队的20个人发工资,其他的医务工作者也要发工资,做到全额拨款,那时可以做到医院完全从药品利润上“断奶”。政府观秦淮区多花300万养医聘用制防养懒人范智明副局长告诉记者,根据测算,实行新模式后,政府养医,秦淮区每年要支出500多万元。“此前,我们每年要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贴200多万,也就是说,让药品零差价运转下来,每年还要投入300多万。”范智明说,这些钱已划到了账户上。“以前投入少,医院才会追逐利润,被迫以药养医,政府把人全部养起来后,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对于这一模式能否推行下去,范智明认为,前提是财政保障。“不仅负责社区卫生工作的人要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他医护工作者也要养,否则就不彻底。”范智明说。不过,他也在担心一个问题: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超过30%的让利幅度,加上到社区看病可比到三级医院少掏25%费用的医保新政实施后,他预计今后病人会从大医院回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是带来了一个结果:有些医护人员可能工作忙得不得了,有些人却闲得很。“为了防止养懒人和闲人,要让工作量多的人多拿,让工作量少的人少拿,新进人员一律聘用,工作成绩不好、服务态度不好要辞退。”范智明说。改革路径从以药养医到政府养医张大妈夫妇、王勇福等人看病享受到实惠得益于秦淮区试点的医药分家新模式。“小病忍,大病等”,以往谈到看病贵,矛头直指医院。医院也喊冤:政府投入不足,医院不靠卖药创收办不下去。国家于是允许医院可以在进价的基础上加收15%,由此带来了药价虚高,以药养医的现象成为老百姓口诛笔伐的对象。为了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的难题,南京开始了新的探索,在秦淮区试点医药分家新模式,试图从源头破解这一难题。秦淮区卫生局将这种新模式理解为:政府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零差价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模式。范智明副局长进一步解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都由政府来支付,不需要卫生院进行创收;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医院收入全部上交,购买药品、仪器设备、办公场所的改扩建等等一切开支都由财政直接划拨。此外,取消目前医院普遍实行的在招标药价基础上加收15%的做法,招标进来多少价格就以多少价格卖出,药品零差价让老百姓用到平价药。此举的用意在于改变以药养医的旧模式,政府挑起以前没有挑的基本医疗服务的担子。通过“政府养医”来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专家声音零差价药是起点不是终点对于秦淮区的试点,对医疗改革有着深入研究的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秘书长胡晓翔评价认为,这是医疗卫生“拨乱反正”迈出的第一步,在国内具有样本意义。“改革开放初,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误解,导致医疗卫生发展的方向性错误,认为医院要断奶,应该到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直接导致了如今的局面。”胡晓翔认为,这次秦淮区的试点可以说是改革价值取向的一小步,是对医疗卫生应该如何定性的一个回归。他认为,新政要推行,前提是政府要兜底。改革开放前,国力那么穷,国家都能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如今国力强盛,只要观念正确,价值取向正确,全民医疗服务是可以做到的,关键看政府。在胡晓翔眼里,这一模式要推广下去,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即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性质的认定问题。“应该将医护人员作为国家机关的一个类型,在岗在编人员的身份要有一个认定,相当于国家公务员,由财政兜底。”胡晓翔说,对公立医院定位准确才有利于下一步的改革。而中华门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张太生对剩余28个人工资问题的担忧正是这一问题的反映。胡晓翔直言,零差价还不够,应该是负差价,也就是说,卖给老百姓的药要低于进货价,这个补贴由政府来埋单,而且老百姓去医院看病还应该是零收费。“通过负差价,把药价逐步降低,最后是零药费,也就是国外的全民免费医疗,这是卫生改革的最终方向。”胡晓翔说。后续政策今年目标:所有区县可享受零差价药南京市卫生局分管社区卫生工作的副局长秦成认为,秦淮区的零差价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在改革医疗体制中作出了尝试,即由过去的以药养医转变为政府养医,重构政府责任。秦成说,政府将所有卫生站人员的工资、奖金“包”起来,解决了医院运作所需要的生存费用之后,医院不再靠卖药看病生存了,没有了经济压力之后,看病贵的源头也就被堵住了。此外,实行收支两条线后,收上来的钱医院全部上缴,医院拿不到实惠,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医生开大处方、开贵重药的现象。医院创收的动力下降了,可以腾出创收的精力,转化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上来。但他认为,现在试点还只是起步阶段,并不彻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是零差价,享受到优惠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医院也还在经营。他透露,在市区试点的同时,高淳也开始酝酿代表农村的药品零差价试点工作。“今年,南京打算将药品零差价在面上推开,让13个区县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药品零差价带来的实惠。”秦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