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出的广东发展银行五年计划被否决了。在过去的100天里,这已经是第二次。
100天前,以花旗集团为首的投标团在一场被称为“世纪之战”的争夺中胜出,成功入主广东发展银行。现在,这桩完美婚姻似乎出现了一丝裂痕。
但愿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任职百余天的广发行行长辛迈豪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几天前,他在写给员工的邮件中还这样说:改革是艰辛的,即便是好的改革也是具有挑战性的。接下来我们将面临许多转变。
4月12日,广发行召开了为时两个小时的董事会,这也是花旗入主之后的第一次。
辛迈豪的五年计划
3月28日,辛迈豪担任广发行行长100天了。此前一周,花旗派出的工作小组提出的广发行中期战略规划具体框架又一次被否决了。
辛迈豪在花旗任职超过19年。在任职广发行之前,他曾先后在纽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8个国家工作过。花旗入主广发行获得了日常管理权,辛迈豪是由花旗提名的行长。
据信,花旗选择辛迈豪,与他之前在韩国的经历有关。2004年,当花旗并购韩美银行后,辛迈豪在合并后的花旗韩国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负责企业和投资银行业务。
上任之初,辛迈豪提出了前100天的工作重点,包括找到并解决现有薄弱环节;确定新的管理组织架构;实施内部及外部沟通计划;建立特别任务小组;完成2007年业务计划与五年规划等。
100天后,辛迈豪拿出的总结中,列出了已经完成的十个方面的事情,比如工作流程分析、信贷资产评估、编制完成2006年年报、制定更清晰的流动性限额,并制定了提高资本充足率计划、与大股东之一的中国人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等。确立新的管理组织架构,以及完成2007年业务计划与五年规划并不在这份清单上。
按照花旗的设想,广发行的中期战略规划是把五年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年是整合阶段;第2-3年是构建阶段;第4-5年是加速增长。
广发行内部人士称,花旗为广发行制定的2007年盈利目标是9亿元。但是,很多广发行的股东和内部人士都认为这个目标太低了。规模和广发行相当、在六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效益最差的华夏银行,去年的税后利润也达到了14.6亿元。
后蜜月期
3月23日,广发行技术合作与协助委员会最终敲定了2007年的项目列表及目标。作为技术合作与协助项目承诺的一部分,已有来自花旗的工作人员成为了广发的工作人员。辛迈豪说,这些同事正在努力协助广发行成为世界一流的金融结构,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最终目标中。
来自花旗的职员乃至高管进入广发行,在广发行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辛迈豪显然有所考虑。在花旗集团收购韩美银行后,因为大规模调整高管层曾引发了长达十余天的罢工。
辛迈豪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化解可能的疑虑。他以改革系列简报的方式向广发行员工解释自己的立场。这些简报下发给总行各部门和各分行。在其中一份简报中,他说,从花旗过来的专家不会对这个组织内其他同事的发展形成阻碍。
“他们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向广发行的同事传授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和经验对乐意参与其中的广发同仁在职业发展方面是相当有帮助的。”辛迈豪说。
目前,广发行的高管层下面来自花旗的职员大约有30人,他们的使命是进行各项技术支持与协助工作。在广发行的Note系统发送名单中,一共有200多名高层和中层管理者,而整个广发行员工人数超过13000人。辛迈豪说:“从这个角度看来,30名是一个小的数目。”
“但是这200名高层和中层管理者是否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位置安然无忧?”广发行的一位人士反问道。
迄今为止,广发行人事调整仅仅体现在高层。原副行长王新被任命为董事兼首席协调官;原杭州分行行长金海腾被任命为副行长;副行长郑廉明成为战略规划主管;常务副行长刘永生和另一位副行长郭小平被任命为顾问。广发行总行中层和分行高管一级还没有动。
此外,花旗新任命了不少首席、总监为高管,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新加坡和内地。
广发行内部人士称,花旗派来的几个主管与广发行的部门负责人沟通并不通畅。广发行个人银行总监林文和向有关部门负责人索要高端个人客户资料,但对方没有给他。几天之后,广东省保密局的官员来广发行举办了一次讲座,内容即是信息保密的重要性。
广发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商谈贷款合作协议,辛迈豪了解了情况之后,认为这种贷款合作没有风险,应该大力推进。但是合作方案报到了总行信贷审批部,却被认为有些条款不能接受而拒绝签字,要求国开行修改相关条款。国开行的人士说,我们和所有银行签订贷款合作协议,用的都是同样的条款,怎么只有你们说不行?
在花旗参股之初,花旗在广发行总行的每个部门都派有三名顾问办公了解情况,现在,这些顾问已经悄然离开。
辛迈豪发现,要让所有人都了解广发行正在进行的改革并非易事。他到分行访问期间,曾问及各个层级的职员,他们是否都看到了改革动态系列简讯,结果他得到的回答不尽相同。“有的说看到过,有的很明显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鲁莽的闯入者?
一位银行业的资深人士认为,花旗在广发行的做法有点鲁莽。“花旗只拥有广发行20%的股份,只是四家并列大股东之一,并没有对广发行控股,但是花旗的做事方式让人感觉它是完全控股。”他说。
在广发行,花旗和中国人寿、国家电网、中信信托并列大股东,各持有20%的股份。花旗拥有广发行的日常管理权,但是只能任命6名广发行董事会成员,包括5名股权董事和1名独立董事。在16名董事会成员中,中国人寿和国家电网公司各拥有2个席位,中信信托拥有1个席位。
广发行董事长李若虹在广发行已经工作了十多年,他同时还是广发行的党委书记,广发行的党委委员由广东省委组织部任命。广发行内部人士说,目前广发行的最高决策机构还是党委会。
3月22日,李若虹、党委副书记符风云和辛迈豪,连同广发行的其他高管会晤了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直工委书记罗东凯一行,罗东凯鼓励广发行努力成为中国银行业的“排头兵”。
上述资深人士说,与花旗相比,其他三家并列大股东都是财务投资者而非战略投资者,他们以很高的溢价投资背负巨额不良贷款、尚未上市的广发行,自然要求获得很高的回报率,并且希望在短期之内见效。
但是,作为战略投资者,花旗进行的是长期投资,并且希望进一步增持,因此考虑的是长远利益,希望通过流程整合、IT系统改造等措施打好长远发展的基础,这样难免会不太考虑其他股东所考虑的短期利益,从而导致花旗投资团这个联盟的不稳固。
“一旦出现利益不一致,这个联盟就很难维持下去。”上述人士说,按照花旗的方案,今年广发行的预期利润为9亿元,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将会很低。因此,花旗方面提出的一些方案,如果只考虑长远利益,即使获得广发行内部的认同,在董事会上也未必能够畅通无阻。
这位资深人士说,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核心还是广发行的股权结构。这和深圳发展银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桥只拥有深发展17.89%的股份,但是新桥是惟一的大股东,第二大股东的股份只有3.20%,因此新桥具有完全的控制权。
深发展董事长法兰克·纽曼和行长肖遂宁全部是新桥提名的,在深发展的13名董事中,5名执行董事和1名非执行董事都由新桥提名,除非其他的董事全部反对,新桥的提议总能获得通过。因此在新桥控盘之后,深发展原来的董事长和行长全部离开,原来的高管层中也只留下一人。而在广发行,花旗拥有16名董事中的6名,并不足以控制董事会,重组后,除了原来的行长张光华离开,由辛迈豪担任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一位参与广发行重组的金融界人士说,当初花旗希望持有更多的股份,但是在中国的银行业监管政策约束下只能持有这么多股份,这种股权结构必将带来这样的问题。“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结局只能是两条路,或者花旗进一步增持,真正控盘,或者花旗走人。”他说。
花旗显然不打算放弃。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2006年年报中,花旗也特别提到了这项战略投资。3月28日,在花旗进入广发行百天之时,花旗集团CEO普林斯访问了广发行。次日,前来北京访问的普林斯对本报记者说:花旗参股广发行将是长期的努力过程,花旗承诺实现目标,支持广发行的成功。
辛迈豪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已经制定了第二季度的工作重点,包括业务契机、补充资本、科技投资、网点升级和风险管理等。他已经学完了第一册中文教材,这位用中文跟自己的员工打招呼的银行家希望,在改革实施阶段,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耐心和相互理解。
辛迈豪把自己的家搬到了广州。他又开始写信了。他问自己的员工:“计划的时间已经过去,现在,贯彻与执行创建新广发的时间已经开始。你准备好了吗?”
花旗派驻高管
行长:辛迈豪(美国人)
副行长:岱默奇(美国人)
首席财务官:周卫华
稽核总监:梁锦燕
人力资源总监:于锦
运营及技术总监:莫德伟(美国人)
合规及法律事务总监:刘威琪
公共事务总监:陈怡雯(新加坡人)
个人银行总监:林文和(新加坡人)
公司银行总监:贺迪源(美国人)资金总监:吴裕泉(新加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