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工业“强省”、“立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热潮中,各地需要的是保持冷静,把握理性。
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措施,一股地区工业化的热潮正在各地涌动。
在一些地方政府换届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纷纷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并且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对此,应注意加强引导,防止地方竞相工业化带来的投资热、上项目热。
树立正确的工业化思维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我国正处在全面工业化的过程中,加快推进工业化对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仍占较大比重的国家推进工业化,面临许多有悖于工业化常态的一些问题;加上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工业化既不同于以往的工业化模式,也有别于其他国家工业化道路。
当前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一是要贯穿一个理念,就是科学发展的理念。工业化不是目的,只是一个发展过程,不能为工业化而工业化,工业化要落实在“以人为本谋发展”上。
二是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又好又快的原则。眼下,尤其要注重“好”的方面,因为一些地区的快速工业化已经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
三是要突出一个主题,实现价值增长和质量增长。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从数量增长转向价值增长,从注重速度和数量为主,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现代产业竞争不再以规模论实力,而是注重价值份额的增加,企业竞争更是聚焦在价值增长上。顺应这一大趋势,工业化更应当突出以价值增长为主题,否则,工业化只能是做大规模、化掉利益。
四是要把握一个重点,以自主创新推动增长方式转变。这是我国工业化要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所在。
认识工业化的新内涵
现代工业化已不简单是实体经济的工业化,而是包含科技、知识、文化、服务等新元素,表现出“超工业”的特点。
现代产业变革主要表现在:一是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正在被非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所替代,“知识成为先进经济的核心资源”。二是实体经济正在被虚拟经济所替代,虚拟经济不断膨胀。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05年的数据,世界金融衍生品在外流通的名义金额总量达到了343万亿美元,是同期GDP的7倍多。三是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1980年-2000年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6%升至63%,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达到43%。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我们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不能把工业化简单地等同于加工制造业化,还要进一步拓展工业化的产业空间。
促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我国同时面临的双重使命。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阶段。首先,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5%,年均上升0.3个百分点。2006年三次产业增值分别为11.8、48.7、39.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88.2%。其次,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从1950年至1978年的28年间,城市率由11%增加到18%,年均提高0.28个百分点。从1978年至1998年,城市化率提高到33.35%,年均提高0.77个百分点。从1998年至2005年,城市化率提高到43%,年均增长1.42个百分点,城市人口达到5.63亿。未来15年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据预测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47%,年均提高为0.8个百分点;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
因此,新型工业化必须与新型城市化同时推进,而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结合点就是产业融合。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地区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工业园区集中,“促进企业合理集聚、产业适度集群”,既形成了明显的产业发展集聚效应,也增强了城市的实力和功能。同时,又很好地把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
提升地区工业化水平
加强工业体系建设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现在,在地区发展和地区工业化过程中,还没有很好地重视加强工业体系建设,往往是“快”字当头、项目挂帅,上了一些大项目或者引进一些大项目,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的加工能力比较强,但是工业的体系化程度比较低,很难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应当看到,现在国家间竞争不仅是企业加工制造能力的竞争,重要的是产业体系化的竞争。地区发展也是一样,构筑完整的工业体系,就会形成整体竞争能力。我们一些地区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但多是一些企业的空间集合,缺乏内在的联系,体系化程度很低。应当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努力提高产业体系化程度上,围绕重点企业和核心技术,完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地区工业化水平。
降低工业化的成本
加快推进工业化必须树立成本意识,特别是在工业化中后期,更要把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努力实现低成本的工业化。
一是不能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推进工业化。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低成本城市化,主要靠的是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低价格,显而易见这是难以为继的。当我国进入高增长高成本时代,能源资源是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节约能源资源既是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工业化的关键环节。
二是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推进工业化。长期以来,我们在工业化过程中,是以农业积累资金来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的交换过程中,形成比较明显的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直到现在这种状况仍在不同程度地得到延续,并且进一步扩展到分配领域。如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但所创造的高额利润大部分转化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收益。这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新型工业化就是要进一步协调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通过工业支持农业,形成产业间的高度融合,整体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
三是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推进工业化。保护环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长期粗放增长,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加大环保调控的力度,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
理性推进工业化
一是不要大兴工业化之风。地区间不能攀比工业化,兴起新一轮的工业化热。去年以来,各地重新兴起工业化的热潮,包括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把加快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尽管有的地方打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旗号,但实际上工业化被简化为上工业项目。如江西省会昌县出台的一份“实施意见”称,从2006年起,连续三年作为“主攻工业年”。2006年力求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44.11%。
二是不能搞政绩工业化。不能把工业化的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以工业化论英雄,用工业化进度考核政绩。这势必会把工业化引向他途。三是不能盲目追随工业化。对于一些发展较慢的地区,不能重复一些发达地区工业化的老路。否则,不仅缺乏条件,而且也会付出加倍的成本。
(责任编辑:安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