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绿化工程启动。在工地,上海建工集团高级工程师王亦澍说:“今年年内,客运综合楼可以确保完工。”
在黄浦江边,形如“一滴水”的流线形观光候船大厅,已经完成钢结构安装,而国际港务大楼的建设也正有序推进。
基坑难挖
国际客运中心北靠东大名路,西接虹口港,东邻高阳路,南临黄浦江。在这个位置大兴土木,难度最大的是开挖深基坑。而按规划,基坑面积要达到18100平方米,平均深度13.1米。
“这个基坑距离黄浦江最近的地方只有4.6米,基坑与黄浦江平行的长度达到214米。”王亦澍介绍,“在基坑北侧,有远洋大厦等建筑物,距离也只有四五米。而东大名路路面下,有很多电力电缆、雨水管、煤气等管道……”
不但如此,由于工地原为有百年历史的老码头,地质条件很差。在挖基坑时,工人们要应付的,除了地下船坞、木桩等,还有暗浜。“建设中任何一个环节没处理好,就容易造成事故。”
建设者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合理降低水位,严格监测基坑状况,缩短基坑暴露时间等,确保工程安全。昨天,国际客运中心的地下空间已初具规模,开挖深基坑的技术难点已经全部克服。
稳定“水滴”
在客运中心全部13个项目中,观光候船大厅因其“水滴”形外观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候船大厅将架空于绿地上方,离地13米。整个建筑造型呈流线形“水滴”样,配装全玻璃幕墙,晶莹通透。“将来看上去,就是‘一滴水’悬在半空中,像是从黄浦江里跃出来的。不管是白天的日照,还是晚上的光影效果,都可以让这个候船大厅成为游人瞩目的标志性建筑。”
建造“一滴水”,最大的难度在于必须保证整个球体结构的稳定。为此,建设者们将安装误差控制在极其细微的范围内,“比起国家标准,这个工程的误差控制要细上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昨天,“水滴”已完成钢结构安装。项目指挥部透露,为了避免光污染,“水滴”外层将采用低反射幕墙。
桥上观景
日前,记者随建设者登上了国际客运中心的景观桥,黄浦江对岸陆家嘴金融区的恢弘美景尽收眼底。将来,这座桥可供游人通行。
从景观桥上望去,整个国际客运中心码头,被60米宽的中央绿化带分为东、西两个区。西区由客运综合大楼和国际港务大楼两部分组成。其中客运综合大楼地下3层,地面为7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地上为长99米、宽78米的水滴形观光候船大厅。
东区为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配套工程,地下3层,地上有11栋建筑,高度从28米至116米,包括超星级酒店、商住楼、购物休闲中心、文化艺术广场等;还有8层的音乐文化中心和下沉式广场。
首席记者晏秋秋通讯员章华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