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井’过于散乱,品牌优势早已不存———本地21家上规模的茶叶企业中,没有一家沿用‘浙江龙井’的招牌。”昨天,杭州市萧山茶叶协会理事长杨昌云向早报记者透露,当地茶商正酝酿放弃“浙江龙井”名号,改为打造区域统一品牌———“湘湖龙井”。
茶产区纷纷“单飞”
杭州淳安县农业局茶叶站站长徐金城认为,“浙江龙井”概念太宽泛,无法体现各地龙井茶的品质区别。同时,“媒体频频曝光‘浙江龙井’冒充‘西湖龙井’,也让其美誉度受到影响。”据了解,1980、1990年代,浙江选择了传统炒制工艺保存最完整的龙井茶作为“名优茶”,将浙江范围内符合龙井炒制工艺的绿茶统一归入“浙江龙井”旗下。“尽管当时统一打出‘浙江龙井’招牌,却没有得到茶商普遍认可,加上没有具体机构管理,衰落是可以预见的。”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所长江用文这样说。在众多“浙江龙井”中,首先单飞的地产茶是新昌县“大佛龙井”,1992年起,逐渐在名称、行规、包装、管理上进行统一,以整齐形象进入市场。“西湖龙井”防前车之鉴“‘西湖龙井’的现状和‘浙江龙井’很像:只是产品名称,而非品牌,一杯羹,万家分,各自为政,内耗过大。”江用文表示。据悉,在168平方公里的“西湖龙井”原产地保护区内,现有近40个西湖龙井茶品牌,一些小品牌连“老杭州”也闻所未闻。打的是同一个招牌,却不拥有足够的所有权———某种程度上,“西湖龙井”也存在着“共有地悲剧”。江用文告诉早报记者:“外地茶叶冒充‘西湖龙井’,这在杭州茶叶市场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杭州西湖区梅家坞村的一位茶农说,不少茶农以低价从外地收购早熟鲜叶,炒制后以“西湖龙井”的名义出售,获利在数倍以上。“小而散”的另一害处是形不成合力。去年,面对北京奥组委发来的参与“2008奥运会指定商品”竞争的邀请,数百万元赞助资金难倒了“西湖龙井”:“茶农经济”的特点是一家一户,出不起那么多钱;各家企业则都有自己的品牌,要其中一家或几家出钱而让大家“共享”又不现实。“‘西湖龙井’仍停留在品牌建设初期,难免多而杂,经过竞争,最终会形成几个叫得响的品牌。”中国茶叶学会副秘书长周智修表示。来自浙江省农业厅的消息称,该厅已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西湖龙井”国家证明商标;在上报农业部申请“名牌农产品”评定的4个农产品中,“西湖龙井”也被排在首位。外地茶叶冒充西湖龙井,影响了西湖龙井的美誉度CFP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