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政·四川 > 成都日报

集体的力量:“黄土”变“黄金”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成都传媒集团深度报道课题组

  2006年2月27日,成都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在此之前3年,成都新型集体经济的探索早已在各个区(市)县展开。

至2006年《意见》出台时,成都农村的广袤土地上,大约1000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正破土萌芽,发展壮大。

  2003年,成都开始推进“三个集中”和“三大工程”,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建立农村与城市同步增收的渠道,通过土地规模经营等形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建立农村与城市同步的增收机制,引导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成都先试点,再铺开,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找到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

  A问题:“散”出来的毛病

  迎宾路社区是金牛区最早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之一,在2003以前就实现了农民的集中居住。但是,问题接踵而至:崭新的住房里,堆着锄头水桶;小区的绿地里,种的是葱花蒜苗;漫步在小径上的是猪和鸡……回想起这些,金牛区一体局的廖局长至今感叹不已:“不能怪农民。农民的生产方式不转变,就业无路增收无门,他们怎么不种菜养猪?在这点上,集体经济的薄弱难辞其咎。”

  早在2003年,成都部署城乡一体化战略时,就将农民生产、生活的根本转变作为这项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5年夏,市农委对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全市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占8.35%,5万元以下的村占38.11%,无集体经济收益的“空壳村”比例达到35.24%。2005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能分配兑现到农户手中的仅占39.33%。

  长期以来,农村以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为主,农民被排斥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体系之外,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土地分散,使村组一级无法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经营。一方面,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寻求新的增收空间,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土地被粗放经营甚至撂荒。

  二、责任分散,人人有份,人人不问。就是已经形成的集体资产也存在产权不明晰,资产流失的问题。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集体资产经营收益下降,潜在的经营风险较大,群众反映强烈。

  三、生产分散,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小生产对应大市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这些问题成为成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几道坎。成都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推进‘三个集中’和‘三大工程’,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重新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设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市农委农经处一位官员说。

  B改革:“集”起来的力量

  1、以集中换脑,向市场借力

  面对问题,“三个集中”成为治本良方,而股份制改造则是这一良方发挥作用的“药引”。据此,成都找到了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方向:

  一方面,以集中为原则,做1+1>2的加法。成都鼓励开发利用有效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这,正体现了中央“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的指导思想。

  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管理。从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出发,对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系统的清产核资,明晰产权,推进股份合作经营。

  这就在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前提下创造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从而推动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

  2、规范土地流转: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改善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2005年3月,蒲江县复兴乡彭河村的全体村民用立碑的方式记录了一次搬家的过程。2005年上半年,地处偏远的复兴乡用半年时间完成了23535.6亩的土地整理项目,涉及5个村40个社1560户5096人,新增耕地3994.8亩。结合土地整理,蒲江统一规划了现代化的农民集中居住区,聚集农户412户1522人。土地整理后,各村都建立了自己的集体经济组织,新西兰猕猴桃生产加工项目也落户在这里。

  “成都的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其目的是为了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成都在探索现代农业进程中采取的一种有效方式。”市农委主任金嘉祥说。

  成都市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将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并予以考虑。2005年9月,成都着手规范土地流转,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的方式得到了确认。

  “农村土地使用权入股,农民不与具体地块相联系,而是将人人有份的土地折算成土地股份,这实质上是强化和确认了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土地股份合作的制度内涵并没有改变家庭联产承包的性质,削弱的只是均田承包的制度缺陷。”彭州市农牧局局长尧敏双说。

  3、股份制改造:10万农民成股东

  从2003年开始,城郊一些集体经济组织就已开始进行内部机制的试点改革。2006年2月,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发文,在全市开展清产核资,推进股份合作经营。将村组的经营性净资产量化到人,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或公司制企业,经营集体资产。

  2006年6月至年底,成都市9个部门联合行动,对全市范围内的所有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清产核资,对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全面清查核实。目前,全市的清产核资和股份制改造还在继续进行中。截至2006年12月,全市有18个区(市)县的95个村和178个社进行了集体资产处置,有85个村在资产量化后采取了股份制经营。

  市农委农经处处长潘斌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主要体现在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的新,其核心在于必须完善以农民参股入股,按股分红,保障农民长期收益的机制。”

  C探索:摸出来的路子

  其实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之初,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许多弊病就已开始显现。由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没有前例可循,成都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了很多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经验。

  1、以“三个集中”促综合效应

  成都在推进“三个集中”的过程中,不仅为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采取组建股份合作制经济实体,进行公司化运作等形式,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同时,农民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同步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一并推进。

  金牛区在全区40个涉农社区都建立了股份制合作公司,目前,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过100万元的已达60%以上。高家社区将长期积累的集体资产,以股份量化到人,并吸收村民自有资金参股,组建股份合作形式的“成都市常青蔬菜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几年内集体资产由1300多万元增值到5000多万元,并在外地建立了绿色食品种养基地。该区清水、淳风两村引进业主整体开发6500亩集体土地,建设“两河城市森林公园”,可解决5400多村民的集中居住、非农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2007年建成后,预计村民人均收入可提高3倍。

  同时,金牛区提出了“三个全面接轨”的总体思路,即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中心城市全面接轨,农村建设管理与中心城市全面接轨,农民组织管理和社会保障与中心城市全面接轨。围绕“三个全面接轨”,该区在产业支撑、集体经济、就业社保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2、 结合“三大工程”探索产业化路子

  农村地区,尤其是远郊农村实施“三大工程”,探索“土地权属股份化、农业发展产业化、产业经营企业化”的路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成都市着眼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采取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了第二期“微水治旱工程”,加强农业装备建设;实施了“三改一建”、“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工程;切实抓好天然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和退耕还林工作;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村村通水泥(柏油)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改善,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彭州市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立特色品牌,形成“一村一业、一社一品、一户一专”的生产格局。彭州升平镇昌衡村,常年蔬菜种植6000余亩。2005年采取“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蔬菜产销合作社,由龙门庆丰公司以资金入股,农民以土地入股,彭州蔬菜产销协会提供技术和信息,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在协会的直接指导下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抢占市场能力。

  近几年来,蒲江县多渠道筹资近4亿元,投入交通建设。全县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沥青)路,成为全市“三片一地”率先实现村村通的县。而蒲江境内的大小农家乐、“三湖一阁”等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8000多万元。

  属省级扶贫村的金堂县祝新村地处远郊丘陵区,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落后。2005年组建“成都新祝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由公司统一经营,先后与多个企业合作发展种植和养殖业。2005年,祝新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元,比前年增长57%。

  3、因地制宜创新机制

  成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有三种形式具有特别的意义。

  形式一:农民以土地入股,自主发展

  典型案例: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

  机制:通过“三个集中”取得综合效益,工业向园区集中为农民提供了5000个就业岗位;2500户农民集中居住,流转土地近万亩;流转的近万亩土地由集体经济组织实施规模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带动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

  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地处成都远郊,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320元。村民们抱怨,在自己不到1亩的承包地上搞生产,要致富比登天还难。许多农民自发要求把承包地集中起来,由村集体组织带领大家走规模化经营路子。“但是,汤营村是个‘空壳村’,根本无法实现村民的愿望。”汤营村村支部书记、汤营三联农业有限公司理事会理事长胡桂全说。

  2005年10月,汤营三联农业有限公司由汤营村村委会和村民发起成立。村民在自愿的前提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集中统一经营。公司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实行“股权+红利+工资”的收入分配方式,保障农民收益。到2006年年底,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

  目前,羊安全镇创办了4家农业有限公司,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合作社达到6个,全镇土地流转近万亩,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羊安镇化工聚集区项目建成后,可为全镇提供5000余个就业机会。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农业公司的组建运作,羊安镇的部分农民完全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的成为工业区的工人,有的就地变为基地产业工人,并住进了农民集中居住新区。目前,羊安新城农民集中居住总计2500多户,近万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民就业转移、同步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公司成立之初的零增长到近25万元,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和村民的社会保障奠定了基础。

  在汤营村的民福苑,66岁的五保老人司文彬告诉记者,2005年9月,村里拿出54万元修建“福利院”,解决了42位生活无着落的特困老人的居住难题,他们的土地全由村里帮忙集中经营,每月只需从分红中拿出30元钱,便可一日三餐吃食堂。

  羊安镇汤营村的彭碧霞对记者说,一年前还是传统农民的她对“产业”这样的词无法理解深透,但她深知,“没有镇上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和村里的农业股份公司,就没有今天的新生活。”

  形式二:龙头企业出资+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

  典型案例:金堂县转龙镇大桥村

  机制: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初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造血机制,解决全村农民的就业增收。

  金堂县转龙镇是一个偏远的小镇,大桥村位于镇的西陲。绵延的丘区景色如画,但正应了那句老话:景色越好的地方人越穷。大桥村200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441元,穷得就剩漫山坡的桑树了。

  又穷又远,集体经济如何发展?还就是这漫山坡的桑树,引起了大桥村的发展冲动。2005年8月23日,转龙镇大桥村蚕桑专业生产合作社挂牌成立的。全村2300多亩耕地的经营权折价入股,2223个村民变成股东;不仅如此,还引来了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堂县龙腾茧丝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出资30万元入股。

  合作社按土地等级,每年支付租金,实行保底分红。大桥村村民在本村就业,忙时仍需从外村或外地转移近千个劳动力到大桥村从事蚕业生产,一片桑地让大桥村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这是按照科学技术种植的密植桑园,一亩地可以产生2400元的经济效益。承包100亩土地,一年就可以赚10多万元。”42岁的王代狼说。王代狼,合作社聘请的技术人员,每月工资600多元。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养蚕规模从2002年的5000张上升到18000张,养蚕收入也从100多万元上升到1000多万元。2005年,大桥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2861元,在2006年达到3600元。

  现在的大桥村,以前分散的土地被连成片,规模种植的桑树蔚为壮观;农民干劲十足,村里废弃的仓库又重新启用了。“一个新的思路,一个新的经营模式,只要能促进农民的增收,就能得到村民和村两委的拥护。”转龙镇党委书记叶家祝说。

  形式三:项目+村民资金入股

  典型案例:武侯区金花桥街道办事处永康村

  机制:通过“三个集中”,搭建中心城区产业平台,由传统种植业升级为旅游业;转变农民生产方式,实现全村100%就业。

  在王道贵的名片上,除了“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街道办事处永康村党支部书记”的字样外,“成都市兴鑫永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头衔格外引人注目。

  永康村距离闻名遐迩的武侯祠仅有10公里。全村1300多人,人均耕地仅有0.82亩,虽然发展蔬菜多年,但农民增收缓慢。永康的落后,甚至阻碍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中心城区的特殊地理位置,要求永康村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实现对土地这一稀缺资源的高效利用。

  2005年初,投资1000多万元的永康森林公园建设全面启动。2005年8月,由永康村民每人出资370元组建了成都兴鑫永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市场运作,合理流转土地,以租金和分红实现两次分配,促进村民增收。

  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农民宅基地、林滩地和废弃地等土地置换成农民新居用地和建设用地。由于政府投巨资完善了基础设施,大批民间资金纷至沓来。公司已成功转流土地600亩,引入项目12个,总投资达3.1亿元。2005年,通过短短几个月的运作,公司不但还清了180多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历史债务,还盈利100多万元。

  “村里有劳动力788人,其中剩余劳动力471人,随着公园建设步伐加快,村民将实现100%就业。”永康村社区居委会主任邵仁静说,“企业前来投资,第一个条件就是必须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

  根据规划,永康森林公园还将适当建设商业用房,使当地村民通过自主经营来增加家庭收入,通过非城市建设用地的产业运作,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公园营运的良性循环。

  结语

  难道农民真的不能摆脱贫穷的宿命?难道黄土真的无法变成“黄金”?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鼓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推动新办乡村工业向镇区集中,提高农村各类用地的利用率。

  “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人多地少这样一个基本的矛盾和农业的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的农民收入增长的机制,不能够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机制同步。这样的农业、这样的农村、这样的农民,如果没有点革命性的措施是走不上富裕的道路的。成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就是要通过“三个集中”和“三大工程”,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真正解决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对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从而真正建立起农民收入增长与社会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执笔人:成都日报记者蒲薇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祝新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