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有不少人在玩股票,听得多看得多了,自己心里也有些痒痒。刚才去上课的路上,还听到两个男生在讨论昨天大盘升了跌了的,如今大学校园里的股民越来越多……”
说这话的李同学是浙江某高校商学院的大三学生,他学金融专业已经不满足于模拟炒股,而是乐此不疲地开始了实盘操作。
小李自去年下半年进入股市,他从自己打工赚的钱和家里给的生活费中抽了5000元买了两三只股票。起先不敢有大动作,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炒股赶上了好时机,挣多亏少,就逐渐敢冒风险了。小李戏言:“我把炒股当上课,这也算是社会实践吧,可以学到很多金融知识,了解商界风云。”
小李介绍,如今大学生炒股很方便,打开电脑就可以。虽然受学校网络条件的限制,但他可以跑到街上的股票交易所去炒股。因为大三比较空,不会对学业有太大影响。他之前有几次亏本,就是因为学校网速太慢,影响自己的交易,所以干脆把“实践场所”搬到交易所去。
据悉,像他这样热衷炒股的大学生有不少,炒股投入的资金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这些钱有的是自己打工赚来的,有的是几年来从生活费中省下的,也有一部分是父母提供的“实践资金”。小李说,他没有告诉父母他目前在炒股,主要是怕父母不同意,怕父母担心。
不仅如此,他觉得“连有些老师对炒股也很感兴趣,常常探讨哪只好吃,哪只该抛,难道又到了全民炒股的年代了吗?周边的人都兴奋异常,难以刹车啊!”小李说着说着,言不由衷地透露出许多惶恐。在谈到怎样学习炒股时,他说:“主要是看书,去图书馆找这方面的书来看,然后就是和老师交流。平时在交易所也会请教一起炒股的大伯大妈。总之,一切跟感觉走,高抛低吸,听到利空消息,赶紧卖股,落袋为安。”对于李同学的做法,该校大多老师持谨慎态度,认为既要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但又不可盲从,不要头脑发热,去借别人的钱或克扣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投入股市。(王渊、丁星云)(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