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淡漠、道德观空白、自由散漫、离家出走……如何才能让这些“问题学生”走回正轨?被称为“问题学生专科医院”的成都市52中认为,问题的答案是“心理教育”。昨(16)日,该校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开幕,来自石室中学、川大附中、泡桐树小学等校的10位专职心理教师受邀参加,并现场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逃学的小涛:只是认识上的偏差
在昨天的咨询现场,七年级的小涛轻松地坐在沙发上,而心理老师李桦则坐在他斜对面。虽是第一次见面,可面对老师,小涛一点不紧张,他非常自然的谈着自己的过去:曾经是一个爱逃学、贪玩、学习成绩排全年级倒数几名的学生,刚到52中时,他还偷跑过一次。但在接受心理教育后,他已用全班第四名的成绩向人们证明:我本是一个好孩子!
近来渐渐找回自信的小涛,现在只是还有些来自人际交往上的困绕:情绪不好的时候,不想跟某个人玩,可他总来烦我。“那这个时候,你会怎样给对方说呢?”李桦问道。“我就说‘你烦得很’,实在生气了就动手。”“不想跟他玩,你可以直接给他讲原因。如果你不说明白而打了人家,那可就是你错了。”
心理教师分析:这样的孩子只是在认识、行为上有一些偏差,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心理引导。
打人的小晴:因为承载太多的爱
“每个娃娃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成都市教科所心理教研员、负责52中心理教育的曹璇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小晴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母亲从小就逼她学钢琴,要求她必须过钢琴十级,却忽略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结果,小晴10岁了还要家长帮她洗澡。而每到下午5点多放学要去练琴的时候,她就会莫名紧张,情绪激动,一发作就无法自控,甚至打同学和老师。
52中副校长程鹏强分析:“她的问题便来自成人世界。”这些家长普遍存在几大误差:价值取向、教育方法、整个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孩子出现的失误与过错等。
沟通 引导孩子心理回归
“这些孩子的问题不是智力障碍,不是精神失常,只是有与社会环境和社会评价不相适应的行为。”曹璇说,这些不良行为表现为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迷恋网络、离家出走等,在心理上表现为心理紧张引起的情绪激动、行为失控、逆反心理等。“要解决根源问题,还是应从心理着手。”曹璇说,孩子们更需要“沟通”,在沟通中走回正轨。早报记者关义霞摄影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