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消息4月16日全天,参加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座谈会的全体代表参观了张家港市的11所城乡中小学。该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令代表们感到“震撼和振奋”。
村校现代化,
补长教育“短板”
现场播报南丰镇永联小学是张家港市的一所农村小学。
永联小学由南丰镇政府和江苏永钢集团共同投资1800万元易地新建,2005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见了如此现代化的农村小学,苏北某市教育局的负责人感叹:“苏北有些县中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而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郭炳荣告诉记者,张家港的所有村校目前都达到了这样的水准,与城里的学校已没什么差别。
农村学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薄弱环节。为补长这块“短板”,张家港市从2005年开始推进村校基本现代化建设工程,改造陈旧校舍,新建、扩建专用教室,更新、添置教育设施,改造运动场地,增加绿化面积,整治校园环境。两年来,市镇两级政府共投入1亿多元,完成了全市20所村校的基本现代化建设,各校教育设施全部达到了基本现代化。
让外来工学校与
公办学校“无缝对接”
现场播报 16日下午,来自安徽的李绘雪同学正在学校微机房的电脑上制作知识小报。
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又好又快推进全面达小康
她就读的张家港市阳光学校是一所专门招收外来人员子女的民办学校。学校占地35亩,一期累计投资达800万元,已经建成200米标准环形塑胶跑道和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还拥有微机室、艺术教室、科学教室、多功能教室等专用教室。李绘雪和其他1000多名外来人员子女,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外来人员大量涌入后,解决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引起了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市明确,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使公办外来人员子女学校达到基本现代化建设要求,民办外来人员子女学校达到标准化。经过一年努力,全市11所民办外来人员子女学校已有7所完成达标建设改造,总投入达8000万元,其余4所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4所公办外来人员子女学校也已通过验收。改造后,每所学校都按标准建成了艺术教室、科学教室、图书室、综合活动教室、团队活动室和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房、厨房、田径场、篮球场及水冲式厕所一应俱全。
张家港市还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每所通过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的民办外来人员子女学校奖励60万元。郭炳荣局长说:“我们就是要实现外来人员子女学校与公办中小学‘无缝对接’,让外来工子女不但能上得起学,而且要像本地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
均衡师资,为薄弱学校“造血”
现场播报祁仁东,原来是张家港市一所实验小学的副校长,新学年他被派到旭东学校任校长,全面负责这所民办外来人员子女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旭东学校是张家港最大的外来人员子女学校,目前在校生3366人。祁仁东表示,他的使命是将优质公办学校的办学经验和管理模式嫁接到旭东学校,让外来人员子女学校快速发展起来。
公办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支教外来人员子女学校,这是张家港市在全省的首创。近年来,该市通过发放村校教师岗位津贴、支教教师交通补贴及选调村校和外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到中心小学、市镇小学跟班锻炼等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增强其师资“造血”功能。通过外来人员子女学校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长期培养培训等途径,整体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2006年,全市共有269名骨干教师在村校、外来人员子女学校支教,占村校教师总数的25%,占民办外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总数的18%。本报记者任松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