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9日讯记者盛若蔚报道:这阵子,北京平谷区镇罗营镇玻璃台村的大学生“村官”杜鹏很高兴:“第九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上,他和村干部一直筹备的村民英语培训派上了用场。毕业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杜鹏只是北京众多大学生“村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精心组织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京郊农村基层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工作,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农村基层普遍欢迎。
北京市委明确提出,要以选聘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作为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目标的主要形式,在3年内实现1村1名、力争1村2名大学生的目标。市委成立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为召集人,市委组织部、教育工委、农工委等12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具体组织实施。
制定配套政策,落实保障措施。北京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北京市到京郊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高校毕业生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险缴纳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文件,在组织、人事和户籍等方面推出多项激励、保障措施,增强了农村基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
先行调研试点,精心组织选聘。市委组织部、农工委和市人事局在对郊区3978个行政村和北京地区所有高校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选聘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官”的工作方案。2005年2月至6月,市里选择平谷、延庆两个区县进行试点。北京高校毕业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共有13600多名高校毕业生应聘“村官”,1990名大学生最终入选。
注重岗前培训,强化管理服务。大学生“村官”到村后,各区县认真抓好后续管理服务,为他们扎根农村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北京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已初步显现成效。平谷区的大学生“村官”卢苇在全村党员大会上被推选为正式党代表;怀柔区在最近开展的民意调查中,村民对全区154名助理全部投了满意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