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牛皮癣”消失了乱摆买现象不见了市容市貌明净了
桂园街道“捆绑式”城管管出新天地
本报记者袁粮钢戴晓蓉
通讯员刘文帅刘剑文/图
核心提示
街上的“牛皮癣”消失了,小道里的乱摆买现象不见了,各种垃圾少了,环境明亮了,这是桂园街道辖区居民最近几周最深的感受。
| |
毫无疑问,桂园街道的这一新模式开创了城市管理的一条新路子。
创新思路,走出城管新路子
2007年3月15日对桂园街道来说是一个重要日子,正是在这一天,桂园街道出台了实施“捆绑式”城市管理工作的文件,它标志着该街道从此翻开了城市管理史上新的一页。
所谓“捆绑式”管理就是以街道办事处为中心,各社区为单位,城管科、执法大队、社区工作站、区数字化监督队、区市容卫生监督队、赈工等为管理主体,各职能部门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的长效管理机制,将管理资源捆绑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
众所周知,桂园街道辖区是罗湖区的西大门,也是深圳最早的街道之一,这里不仅是全市著名的金融中心区,还有著名的深圳书城、深圳证券交易所、华润万象城、深圳大剧院等一批市民和外来客人常来常往的活动所场,因此,这里的市容市貌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深圳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形象。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桂园街道辖区有8个社区,这里的各类管理人员达到140余人,此前,他们虽然恪尽职守,但由于条条之间各司其职,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他们有的显得势单力薄,事情干不完,有的又显得队伍太大,有时无事可干。面对这一现状,桂园街道党委一班人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大胆打破条条,实现块块管理,把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该街道出台了有关实施“捆绑式”城市管理的工作方案,一个月的实践证明,这一管理模式不仅行之有效,更重要的是打破了部门界线,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是最大化,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与此同时,拉近了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在创建和谐社会方面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专多能,提高效率好处多
提起“捆绑式”城市管理的好处,长年工作在城市管理第一线的曾亮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说,“捆绑式”管理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工作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为此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就是13日下午3时左右,书城路上出现了几个流动小贩,数字化监督员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片区“捆绑式”管理小组组长,与此同时履行自己的职责,把这些流动小贩拍下来传给区数字化城市监督中心,接到电话后,这位负责人立即通报城管执法队,5分钟后,城管执法人员即出现在现场,依法对违反城市有关规定的流动小贩进行了处理。大约过了半小时,区数字化城市监督中心才将这一信息传递过去。显然,如果此时执法队员才出击,流动小贩或许已经远走高飞。
实现管理人员资源共享是“捆绑式”管理的另一大好处。据桂园街道松园社区工作站站长郭小惠介绍,以前,各条条的管理人员基本是“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但今天不同了,他们不仅各有自己的“专业”,同时还身兼多职,起码是一名信息报料员。她告诉记者,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就非常典型。就在17日,一名负责清理街头“牛皮癣”的赈工在铲小广告时,无意间发现松园西街55号住户在改变住宅功能,破墙开店。他立即将这一情况反映到社区工作站,几分钟后,“捆绑式”管理小组的全体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全部到位,其中包括片区民警,他们责令业主限期恢复住宅原貌。面对如此强大的城管队伍,业主只能无条件接受处罚。郭小惠还说,如果是在过去,这种事一般要拖上好几天,到那时,业主已是生米煮成熟饭,要纠正其违法行为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无疑增加了执法成本。
据介绍,现在一名负责铲除小广告的赈工每天都要报料三四起,多的时候达到五六宗,无论是乱倒装修垃圾还是乱排污水,都逃不过他们的视线。当然,“捆绑式”管理的好处当然不止这些,例如,由于一个小组常常是一起出动,对违法人员形成了威慑力,干了3年赈工的崔明基说,以前铲小广告时,常常担惊受怕,甚至连自行车也不敢骑,生怕被违法分子砸坏。自“捆绑式”管理后,他再也没遇到过类似问题。管理人员形成合力后,违法分子则胆怯了,贴广告时也成了“过街老鼠”。
明确责任,调动工作积极性
“过去,我们上班时间并不严格,每天晚到一点也无所谓,反正也没查岗。现在不行了,每天都要按时打卡,否则就会影响业绩……”这是松园街道一名赈工在实行“捆绑式”管理后最大的感受。
记者了解到,过去仅桂园街道辖区就有各类城管人员140余名,由于不同的条条属于市区不同部门管理,街道办对其没有直接管理权,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管理人员是靠自觉性来工作的。实际“捆绑式”管理后,虽然人员的属性没变,但街道办却有了考核权,而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业绩。
在桂木园社区工作的赈工何志容告诉记者,自实行“捆绑式”管理后,工作量明显增加了,当然责任心也增强了。以前,她每天在自己的管辖区域铲一遍就行了,可现在不行,上下午都有人检查,一旦出现的小广告超过规定数量将会受到扣奖金的处罚,所以,她每天都要铲三四遍。由于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效果也十分明显。
一位名叫冯立山的赈工介绍说,以前学校开家长会他是场场必到,但实行“捆绑式”管理后,他最近第一次让太太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他说:“现在制度严了,哪敢随便不到啊。否则连饭碗都保不住了。”
工作做好了,自然会有回报。据一位赈工介绍,以前一个电话亭上起码能贴20多张小广告,一个汽车站牌能贴40余张,但经过他们的努力工作,现在数量都减少了一半。一位辖区居民打趣说:“你们的动作真快,他们贴到哪,你们就铲到哪,你们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捍卫者!”难怪一名贴小广告的违法人员感叹道:“现在的‘生意’难做啊,广告贴出没5分钟就被撕掉了,老板检查时看不到广告就不给报酬。”
打破界限,组建管理大家庭
“自实行‘捆绑式’管理后,社区工作站就成了我的家,工作站把我们视为自家人,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非常平等,干起活来心情也舒畅……”这是赈工冯立山的心里话。
冯立山曾是一名工程兵,前几年因企业改制下岗。如今虽然有了这份工作,但老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实行“捆绑式”管理,他的心情也好多了,他还说,“过去虽然与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可说话却很少。现在不同了,大家在一个大家庭,见了面总要打个招呼,感觉心里暖暖的。尤其是社区工作站,简直成了自己的家。”
桂木园社区工作站站长陈艳艳告诉记者,这些赈工也真不容易,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他们一年365天都在室外工作,也没有多少人会关注他们。但“捆绑式”管理把大家“捆”在了一起,一个“捆绑式”管理小组有近20个人,他们至少属于6个不同单位,但大家相处和睦,如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有快乐共享,有困难同当,这种管理模式无疑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她还说“现在区委区政府不是在大力倡导‘邻里相亲,守望相助’吗?这也是其内涵的一种延伸。”
“受到的关爱多了,我们的工作热情自然高涨起来,这也是人之常理嘛!”赈工胡卫国感动地说。
桂园街道就是这样,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又创造了一种新模式,正可谓“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