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省物价局召开新闻通气会。针对当前社会各方面热切关注的药品价格过高、群众“看病贵”问题,省物价局局长赵耿毅从几个方面进行解读,详尽剖析了药价虚高的成因。
“以药养医”造成药价虚高
赵耿毅分析,由于国家允许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后,按实际购进价格加上规定的差率出售给患者,并免征税收,因此,几乎所有医疗机构为了维持正常运行和进一步发展,都在不断抬高药价。
据统计,2006年我省各级医院平均药占比为51.45%,其中:城市医院47.5%、县级医院49.6%、乡镇卫生院55.93%。医院等级越低,诊疗手段越缺乏,对药品的依赖程度越高,药品收入比重就越大。
去年,国家为了减轻群众用药负担,除了全面调整药品价格外,决定将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的加价率(就是零售价高于购进价的差额)降为15%,而我省医疗机构2006年的平均加价率是26.6%。根据江苏省人民医院测算,该院2006年药品平均加价率为19.71%,加价率每降一个百分点,将减少药品收入400万元。没有哪家医院自愿并主动降低药品加价率。
“价格折扣”拉动药价飙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药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市场准入标准很低,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当严重。2005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了药品注册申请事项11086件。2006年国家药监局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仍然批准药品注册申请事项6500多件。
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同种药品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仿制药品严重供大于求。但由于我国80%的药品是通过医院垄断销售的,众多的生产经营企业面对数量有限且需要“以药养医”的医院,把价格折扣、回扣等作为推销药品的主要手段,通过自销、总经销、省市代理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将药品打入医院。
监管缺失,药价涨幅增大
按照现行药品价格政策,纳入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约2400种,占市场流通药品总数的20%。另外80%的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生产经营企业自行定价销售。
赵耿毅说,对这部分市场调节价药品价格,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特别是那些改头换面以所谓新药名义出现的药品,在脱离监管后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这些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是形成药价高的一个原因。
还有,政府定价药品中原属于市场调节价现进入医保的那部分药品价格偏高。她说,现在降价幅度超过30%的大都是这一类原市场调节价药品。比如最近国家降价的2ml肿节风注射液,原企业自主定价时是每支27元,现零售价降为每支3.3元。此外,药品消费层次的提高,医院和医生较多选用高价药,对药价虚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赵耿毅举例说,廉价的青霉素类药品用量在1996年的排名是第2位,2005年的排名已经跌到了17位。而价格相对较高的“头孢类抗生素”是医院目前使用最多的,在医院1996-2005年销售前20位排名药品的统计表中,头孢类抗生素及各类复合抗生素占一半以上,如头孢呋辛注射剂销售额由1996年排名第5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1位,头孢替安注射剂在销售金额排行榜上,仅一年时间便从2004年的83位飙升到2005年的第11位。本报记者李宗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