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丛中的集体婚礼
影楼外,看见一对浓妆艳抹的新人,也许是太冷了,洁白的婚纱里面黑色的运动裤依稀可见,让人感慨:结婚真是不易!问到结婚花费时,新郎面露窘色:“拍婚纱照,办酒席,还要置办些东西,总要花个十万八万吧……”
据统计,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办婚礼的平均花费已涨到20万元,这不但使尚无经济基础的年轻人不堪重负,也违背了为追求幸福而结婚的初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拒绝奢侈,转而追求简朴,各种各样的“素婚”形式开始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
素婚以婚礼简办为特征,既省钱又省力。如果你热爱大自然,可以让大山河川见证你们的爱情;喜欢隆重热闹,可以参加集体婚礼共享喜悦;如果你是网迷,网络可以让全世界漫游网络的人知道你们已喜结连理。还有把婚礼搬到田园中、游泳池旁的自助婚礼、酒吧婚礼、索道婚礼……让人们在无需奢糜花费的自由自在中尽情享受新婚的快乐。
小弦和汪佟
到最淳朴的地方完婚
小弦和汪佟都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经过3年相恋,一起在学校报名去西部当志愿者,并决定在那里结婚。“我们要去的是新疆农村,在那里教两年书,和那里的孩子们共同生活两年,把我们的理念和知识教给他们。同时,我们希望在最淳朴的地方完成人生最重大的仪式。”
“父母都同意吗?”我问。
“刚开始不同意,但经我们一番劝说,也不坚持了。”小弦说。
“打算怎么办婚礼?”
“到那边去举行,父母也一直想去新疆看看,说服他们去那边旅游,顺便看看我们的工作环境。到时候把我们给学生带的书本等分发下去,请学生吃顿饭是我们的心意。婚礼只是个仪式,我们不在乎花多少钱、有多风光,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相爱在一起幸福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小弦说。
汪佟的母亲赶来了:“我们没想到孩子们办婚礼这么简单,一提不同意见,就说我们老套、没劲,唉!”老人还没说完,就被小两口拉走了,看来强势在年轻人这边。
韩冰和邵毅
爱情需要滋养
邵毅,32岁,北京某大公司业务经理。女友韩冰,29岁,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在家人朋友的一片反对声中,两人毅然包了一辆房车“双宿双飞”了。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退休在家,没事就合计我们的婚事。他们的同事、朋友多,到时喜帖还不知道要发多少呢!”谈到自己的婚事,韩冰有点儿哭笑不得。
“我们两个也算事业上小有成就,事业心都很强,总觉着工作脱不开身,平时能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所以不想为婚礼花费太多时间,只要我们两个能有时间在一起就好了。”
邵毅指着前面那辆房车说:“我们悄悄去租了一辆房车,就我们两个去旅游,新房就是它,我们要开着它度蜜月!不过这个还不能说出去,我们会在到达第一个驿站时,给家里打电话,通报我们的喜讯,给同事朋友发E-mail就可以了。
“以前把结婚想象得特别可怕,想到要办得那么隆重心里就堵得慌。前几天从网上看到结婚原来可以这么容易,我们向公司交代完业务就可以秘密结婚了。”
小彤和小彦
在缘分开始的地方续爱
“这里是我们缘分开始的地方,所以我们的婚礼也以初遇时的方式举行。”新娘小彤画着淡妆,穿一身素雅的礼服挽着新郎的胳膊,一起看画展。
“我们都是外地人,在北京没有亲戚,身边朋友也都是年轻人,就想来个简单实惠的浪漫婚礼。我们决定在相遇一周年的日子里,从各自的住处出发,不带手机,不约定时间,在我们初遇的地方——中国美术馆见面,这是美国300年展最后一周,正好我们也都想看一看。”小彤说。
“我们在这儿结婚了,艺术是见证呵!”新郎小彦说着在小彤的脸上亲了一下。
问到他们的结婚花费,小彤说:“听很多同事说他们结婚时,光请吃饭就花了两三万元,婚前很长时间就开始忙,结一次婚使全家人都要瘦一圈,那太恐怖了。结婚本来就因爱情而起,是两个人的事,何必搞得大家都那么累,还让亲朋好友花钱。那都是做给别人看,却锁住了我们爱情的浪漫与深意。”
“我们攒了一些钱,决定把别人花在婚礼上的钱用在买书、看画上,因为我俩都喜欢文学、艺术。结婚有一个月假期,明天我们就启程去云南旅游。回来后再宣布我们的婚事,庆祝的方式就是,让朋友们到我们的新家去看旅游战利品,看书,喝茶。”小彤说。婚礼本来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相互依靠、携手到老的一种标志,简朴的婚礼可以让两人的爱更真实也更踏实。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时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