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传承书法,记录历史,熏陶情操,启迪人生。不同的人对石刻的认识和感受不同,不同的石刻对人的启迪和触动也不同。
我喜欢石刻,作为泰山脚下的一介子民,我更喜欢泰山石刻。泰山石刻是我国石刻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铭刻着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折射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反映着雄厚灿烂的民族文化底蕴。
我常常默默以对读得懂或读不懂的泰山石刻,企图领悟其精气神,我每每登山近距离接触石刻,尤其难忘的是第一次看到心灵就被震撼的那块石刻。
中天门以上盘道约一公里处,有一座石桥,叫云步桥。桥头东有一小石亭,叫酌泉亭,又名观瀑亭。石亭东崖壁上有许多题刻,其中有一块叫“涤虑”,由于被石亭遮挡不太引人注意。而我看到它的第一眼,不禁佩服题刻人的妙思:“酌泉”“涤虑”对仗公整,意境深远。每次登山,我都在它的面前驻足,读着它,似有感悟。备感郁闷之时,就到酌泉亭小憩,置身云步桥周围的环境之中,反复体味云步桥周围的情势,反复阅读四周的题刻,渐渐开朗起来——周围的情势和题刻不就是“涤虑”的注脚吗?
云步桥畔,峭壁悬崖,飞瀑直下,清泉长流,云雾缭绕,青松排闼,踏步桥上,如入仙境。石亭酌清泉,甘霖润苍生;飞流荡青山,松涛鸣心间。有诗题云步桥石刻云:“岩壑幽深处,蜿蜒露小桥。古亭藏石壁,飞瀑出重霄。松老涛声吼,泉清月影皎。峰回云路曲,有福此逍遥。”这样的景致,自然让人心旷神怡,触景生情。酌泉亭西立柱两副楹联自然是有感而发:“风尘奔走历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跋险惊心到此浮云成梦幻,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消沉。”不知是眼前景致引发了作者对历经世事磨砺的感慨和思悟,还是作者历经世事磨砺的感慨和思悟遇到了知音和归宿?诸如与“飞泉”紧密相连的“洗心”、“霖雨苍生”、“澄清宇宙”、“泉清自洁”等题刻,无疑都是作者触景生情、托物言志、感悟人生的写照。就是这景致与题刻构成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图画,让我似乎对“涤虑”有了点滴感悟。不断洗涤、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静远、自我和谐,境界才能提高,眼界才能开阔。培育高尚境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涤除心灵中的污浊、陶冶道德情操、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提高境界、开阔眼界必须战胜种种诱惑和考验,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尤其要不为私欲遮望眼,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耐得住清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本色,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境界的提高,眼界的开阔,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渐升华的过程,一个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从点滴做起。“吾日三省吾身”,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磨练自身,克服不足,方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