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第七套医改方案浮出水面。与以往方案不同的是,患者看病将不再直接付钱,而是向政府购买医疗保险。政府将代表患者成为强有力的谈判者,按“人头”付费购买医疗服务。毫无疑问,这样的医改模式将彻底颠覆现有的利益格局,使医院加入到遏制过度诊疗的队伍中来。
由于医疗机构只靠固定的“人头费”生存,医生们将自觉选择疗效最高、成本最低的方式为患者治病。看感冒做全身检查,开大处方、开贵药,到头来只是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相反,只谈保障则会撑大医疗机构的胃口——贵药只管开,检查只管做,反正有政府买单。一旦形成财政黑洞,最后吃亏的还是老百姓。当然,疑问也依旧存在。例如,费用在不同的医院间分配,按就诊人次切分蛋糕,看个感冒不就得跑上五六次医院;什么是合理的“人头标准”,医院亏损是经营不善还是标准定得太低;如何防止医院的赚钱冲动变成省钱冲动,只接诊不治病,该开的药也不开……然而这套方案所显示的制度创新的自信,却让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从“英国模式”到“英德模式”,再到英德美“三明治模式”,借鉴与复制始终是医改讨论的焦点。然而,解决十三亿中国人医疗问题的,只能是“中国模式”。曾经创造了“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惟一典范”的中国人,缺的只是自信和努力。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