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金镯有朱砂,有富豪有美女?
记者从“南海I号”作业现场获悉:“南海I号”凝结物清理工作完成了一半,出土大批珍贵文物。
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博士介绍:到19日一共采集和清理出文物65套、300件。
他说,其中金属器最多,有20套235件,计有手镯、耳环、小粉盒、铜镜、铜珠等,有的品种(如铜镜)是首次发现,此外有一件鎏金龙纹手镯非常精美;铜器多是铜钱,绝大部分是北宋的,有少量唐代的开元通宝。魏峻介绍,第二大类是陶瓷器,40套50件,有白瓷、青瓷、青白瓷,还有褐釉和绿釉瓷器。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的王仁义介绍:4月8日作业平台“南天柱”从广州出发,10日开始布锚,近10天里,潜水员下水超过80人次,作业时间累计达4530多分钟,清理出的凝结物重量超过20吨。为了确保文物安全,王仁义说,一是水下确定标尺,精确测出沉船位置,划定清理区域;二是采取气升法抽泥,喷管的出口处用滤网兜住,防止文物遗漏;三是潜水员利用水下工具,把弄松的凝结物用钢绳拉出水面,作业非常小心,有单个文物直接打捞上来。
上图:潜水员10天下水超过80人次 阙道华 摄
金镯主人身材“超大”?
鎏金龙纹手镯一拿到大家面前,马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件鎏金龙纹手镯做工巧妙,通身金黄,图案精致;略有褐痕。造型为两个龙头交汇于一点,有人推测:似乎这“一点”是一颗珠子,可惜已经遗失。
此前“南海I号”上曾出土过长达2米的金腰带以及金戒指,和这件手镯一样,都硕大得“有点夸张”。这三样物事是否是同一个人的饰物?是否船上有富豪?惹人遐思。
“简直不可想象!”广东省文化厅副厅光景李虎说,原来的期望可没那么高,现在让人喜出望外。“估计后面的惊喜更大!”
铜镜给“爱美者”梳妆?
除了这鎏金龙纹手镯,其它陆续亮相的文物也让大家大开眼界。比如带柄铜镜,如手掌般大小,柄已经断了,好在断掉的一截也找到了。和铜镜靠在一起的还有几块大小不一的黄红色物质,似乎是粉末凝结后的形态,考古专家说这是朱砂。朱砂?有资料显示:古代,胭脂是用天然红色原料,如朱砂、散沫花、红花、胭脂虫等配成。它和美女化妆有关?有考古人员说,朱砂还可以做颜料、入药,另外民间也有用来辟邪。只是,这“南海I号”上的朱砂究竟用作何处?
随着出土文物尤其是生活用品越来越多,冰冷、概念化的“南海I号”逐渐变得变得鲜活起来。
水下考古队员张松在回答“目前最想看到什么出土”说,最希望的自然是文字性的东西能够发现并且成功出水。这样,这种鲜活将更加清晰。
上图:鎏金手镯到底是谁人所有?本报记者阙道华摄
“船锚”沉稳水深计精巧
在凝结物堆里,我们看到了一块完整的漆器。圆形,黑色。因为在太阳底下,所以工作人员特地用湿纸巾蒙住它,然后再在上面盖上一层白色厚绒。更鲜艳的漆器已成碎片,漆黑漆黑的底色,鲜艳的红色纹样流畅、清晰有规律地游走着,虽然已穿越了800年,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其高贵、端庄。
和这些精致小巧的漆器相比,“南天柱”船边一块巨大的长条石头横躺着,一点也不吸引目光。当被告知这就是刚发现的碇石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他们要仔细瞧瞧当年的“南海I号”抛的是什么样的锚。它长达三米,沉稳结实,棱角清晰,保存相当完整。考古人员介绍,同一类型的碇石西沙出土过,泉州出土的一条碇石则只有“南海I号”的一半长。
在另一个角落,一块椭圆形的石头更加沉默地躺着。它和一般的西瓜差不多大小,总体规整,只是两头分别穿了两个小孔,两个小孔是中空相通的。有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应该是“南海I号”在航行时候测量水深的工具。四个小孔形成两个小耳,绳子应该就穿在这两个小耳上,然后抛到海里,石头到底了,这绳子的长度就是海洋的深度。抛这巨碇,拉这沉石,当年到底是怎么一种吆喝呢?(记者张演钦、通讯员邹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