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翻阅赠书。 本报记者 汪承贤 摄
盼望着,盼望着,精美的图书来了。4月19日,承载着近4000册图书、承载着一颗颗爱心的车辆奔波3个多小时,从海口抵达乐东莺歌海,由本报发动并组织,海口华兴学校为乐东联合中学捐书近4000册,在此成立了第十四个“南国阳光书库。
这是海口华兴学校第二次捐书建阳光书库。2006年12月26日,海口华兴学校为澄迈长安中心学校捐赠2000多册图书,使第十个南国“阳光书库”花落当地。
捐书场面动人:
众多家长支持孩子献爱心
在此之前,海口华兴学校曾专门召开了捐书动员大会,向学生讲述向贫困地区学生捐书的意义,该校谢玉英校长说,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对城里家境优越的孩子来说,家里会积累很多图书,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有些图书可能已用不上了,把这些图书送到需要它们的低龄学生手中,能建成一座座知识宝库,能让图书最大限度地发挥精神食粮的作用。而且,城乡学生“手拉手”的过程中,可让农村学生感受到来自城市学生的关爱。
捐书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动人的场景,有的家长非常支持这一行动,带孩子去书店精心选择新书;有的中学生平时住在学校,趁着周末时间回家整理书柜,捐出了自己最心爱的图书;很多学生提着大大的礼品袋来到学校,里面装着的是满满的图书……
该校初三(5)班的蔡冰老师还专门召开了主题班会,让大家畅谈捐书献爱心的意义和心得,这个班的学生所捐图书最多,共捐出了1287册图书,人均捐书数量多达30册。
记者浏览海口华兴学校所捐图书,有一小半是教辅资料,一大半是课外读物。文学、科技、音乐、美术、体育等均有涉及。其中有《红楼梦》等经典名著读本,有《新作文》等教辅材料,还有各种漫画如《猫和老鼠》等。一些学生在捐书时说:“这些都是我们最喜欢的,希望远方学校的同学也喜欢。”
迎书场面真诚:
学校借《感谢信》表心声
乐东联合中学是南国阳光书库活动开展以来辐射最远的乡村学校。送书的队伍到达乐东时,已是中午12点,学校已经放学,大多数学生已经回家了,只有校长和图书室管理员守在学校等候。校门口张贴着一张大红纸,学校以《感谢信》的方式朴素地倾诉着对送书使者的感激。
没有繁琐的捐赠仪式,在校长黄泽攀的指挥下,一群男孩子迫不及待地跳上车,把捆绑好的图书一件件搬下。小伙子们干活很利索,不到半个小时,就把图书安置完毕。书库设于教学楼三楼,搬运图书的学生们热得汗流浃背,但这丝毫不能影响大家的情绪,学生们灿烂的笑脸和朗朗的笑声充盈着书库。
有书的地方总是人气旺,南国阳光书库里好一派热闹场景!“南国阳光书库”六个字贴在墙上,以一面红布为背景,把图书室映照得喜气洋洋。很多学生把图书搬上楼后舍不得离开,他们如饥似渴地围着图书,尽情地品尝着精神食粮的甜美。
特写一: 漫画精品受欢迎
初一的庄建南挑出了《猫和老鼠》、《老夫子》等漫画书,立刻吸引了3位同学的眼球,大家挤在一起,兴高采烈地看着漫画。庄建南说,离学校最近的书店位于4公里外的黄流镇上,去买书很不方便,书店里适合自己阅读的书也不是太多,父母去外地打工供自己上学,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也没有很多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书,现在有这么多精彩的图书可看,真是太高兴了。
特写二:根据爱好各取所需
初二的林文晓挑中《中学教材全解》和《新作文》,捧在手中舍不得放下,他说:“这些都是我们最需要的书啊。”初二的陈积迈选择了《推理谜题》等图书,他最崇拜的是大侦探。初三的黄劲松最先挑了《石膏几何体》等美术类读物来看,他说,他特别喜欢画画,但在附近书店里很难有机会买到美术类图书,如今终于看到了,如见到老师般兴奋。喜欢体育的陈太甲挑了《足球俱乐部》等杂志,喜欢电脑的邢维肖挑了《网络技术应用》等实用性强的图书,他们一边津津有味地读书,一边说,能够有这么多书看,这真是最开心的一天,有好书看,中午不睡觉也行。
特写三:“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乐东联合中学的校长黄泽攀曾多次与本报联系,争取在这所学校建设阳光书库,他说,这所学校的老师们最喜欢看《南国都市报》,这份报纸很贴近群众生活,为群众办了很多很多的好事。有一天他看到本报《蓝周刊》上征集受捐学校的消息后,连忙打电话报了名。“知道阳光书库即将落户此处的消息后,我们全校师生天天盼望着你们的到来!”黄校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据其介绍,联合中学成立于1976年,具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这所学校由当地政府与莺歌海盐场联办,解决了附近5个自然村的义务教育问题。这是一所初级中学,有20个班,1573名学生。在教学楼入口处,墙上挂着很多奖状,还有表彰优秀学生的喜报。这是让学校的老师们最为自豪的。
这所学校的校舍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教室门窗和桌椅都显得相当破旧。难得的是,这所学校专门辟出了校舍建立图书室,图书室内有很多书籍都是近年来购置的。黄校长说,即使办学经费紧张,也会尽力多买些图书,让学生扩大知识面。一定要加强图书室建设力度,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图书室管理员麦女士说,这里的孩子读书热情很高,学校图书室每天都开放,总有好几十人来借书看。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来说,在课业不太紧张的情况下,大家喜欢看些课外读物,对于初三学生来说,面临升学压力,借教辅书的学生最多。
又讯:退休老人为建阳光书库省吃俭用
4月18日,一位年逾5旬的老者,省下买新衣服的钱,买来崭新的图书,捐建南国阳光书库。
这是秦先生第N次来到本报,为建设南国阳光书库捐书。他的衬衫很破旧,领口已经烂了,他没舍得花钱买件新衣服,却舍得花钱为农村的孩子买书。作为本报一位铁杆读者,他曾多次参加本报所组织的活动。秦先生来自山西,退休后来海南生活,他靠微薄的退休金省吃俭用地生活。为了省些钱,他每天在外面吃快餐。他在街上散步的时候,最喜欢进书店,看到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科技类图书,即使很贵,也要花钱买下来。“我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我只要在海南,就一直会参加南国都市报组织的捐书活动。因为我知道,这些书会派上大用场。”秦先生不多说话,总是放下书就走。他想说的话都写在书本上了。秦先生这次送来的4本书分别是《科技馆里的奥秘》、《真话作文》(2本)、《高中话题作文》,他在每本书的首页上都写上了不同的话,字写得很工整,以此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捐书建南国阳光书库,让知识走进更远的乡村,让乡村的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让南国都市报这一活动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