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文/图记者龚小莞)蔡塘古墓群中最大古墓的发掘工作在历经重重困难后,终于在昨日顺利完工。至此,前后历时3个多月的蔡塘古墓群考古发掘工作也宣告结束。这座墓葬的发掘可谓大费周章。墓葬前两根高高矗立的望柱显示了主人身份的不同寻常,但是墓主究竟是谁,一直是个解不开的谜团。
今年2月份,厦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人员对两根望柱所在的范围进行了钻探,初步发现了墓葬的踪迹。但由于地表土层太厚,依靠人工力量挖了数天,只挖出一个小小的角落,致使考古工作一度中断。昨日,考古人员借助挖掘机继续未完成的工作,终于成功打开了墓室,并测出了墓区的范围。出土墓碑重达3000公斤,是目前已被发掘的厦门明清墓葬中最大、最重的。墓碑长3.8米,宽1.1米,厚0.25米,上面的文字还较为清晰,可以辨认出男墓主名叫吴尽苑,生前未做官,死后被诰封“通议大夫”。与他合葬的是被称作“黄太淑人”的夫人,诰封三品淑人。墓碑是他们的三房男孙廷龄、廷贤、廷任、廷离等6人于道光六年,也就是公元1826年立下的。墓室打开后,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虽然与墓碑上的记载一致,是双室墓,但与男墓主吴老先生对应的西侧墓室内完全没有埋葬人的迹象,什么葬具遗迹也没有,而且墓室内被人为地填满了极为纯净的细沙,可以断定吴老先生死后并未在此下葬。而东侧的墓室内发现了棺材皮和7枚长约6寸的棺钉,墓室确为黄夫人的安息之所。夫妻二人生前约定死后同穴,结果却不遂人愿。考古人员分析说,出现这一情况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女墓主先去世,男墓主去世后被另择地点安葬。二是男墓主先去世,可能客死异乡或者被埋葬在其他地方,在女墓主死后没能与她归葬在一起。两个墓室均宽1米,长2.6米,高1米,隔墙厚0.32米。墓室以青砖砌成,呈长方形状,底部先用红土夯实,再铺上白灰面。与其他墓葬相比,这两个墓室的顶部较特殊,不仅盖上石板,石板外面还封上了三合土。这使得整个墓室极为坚固,也为发掘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据了解,此前在蔡塘的另一座古墓中也发现过双室墓中只埋葬一位死者的类似现象,而在厦门其他地方的墓葬中,目前尚未发现这种情况,不知是否与当地的葬俗有关。据考古人员介绍,这座墓葬早年已被挖开过,里面混杂了废弃的碎砖碎瓦。未发现墓志铭,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无法对墓主的生平作进一步的了解。只能根据眼前所看到的东西推断出墓主生前是一位有钱人,而且富裕程度非同一般。除了两根刻着用秀逸行楷书写的对联,用于歌颂墓主的望柱,以及重得吓人的墓碑外,整个墓区的范围在厦门也是首屈一指,占地面积将近8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