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论是在老小区,还是在新建成的小区,都存在车位紧缺的现象。为了找地方停车,车主之间、车主和其他业主之间纠纷不断,出现很多冲突。记者从市规划委了解到,小区车位少,可以到规划委提出申请,拓展新的停车场所。
左安蒲园小区内,新划的停车位(左侧)挡住了原先停车位上车辆的出入。信报记者 陆欣/摄
老小区:红庙社区
车停满小区堵住急救车
这几天,朝阳区红庙社区多位居民向记者反映,社区里没有停车位,但里面的车越来越多,不仅占据了居民的活动区,还堵了消防通道,影响居民出行。
红庙社区是个老小区,建设之初根本就没有划定停车位,只有一个自行车棚。一位老师傅指着小区一角的一片空地说,以前那是小区居民的活动区,很多老年人在空地上做操、扭秧歌。
可从今年年初开始,小区里的车越来越多,很快就把这里当成了“停车场”。
小区居民李先生说,上个月一天凌晨,一位老邻居突然发病,他知道后连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可小区里停满了车,救护车根本进不来,好在当时人多,大家合力把老人抬出小区,送上救护车。“事后一天晚上,我特意到小区里转了转,这么大点地儿,停了68辆车。”李先生说。
大门上锁挡不住外来车
李先生说,除了小区里住户自己停车外,有些是来附近办事,临时把车停放在小区里。还有些在附近工作的人,把这里当成了免费停车场。
为了挡住停车者,有人把小区大门锁上铁链,只能容许人和自行车进出。白天,钥匙放在大门旁的保卫室;到了晚上,就把钥匙挂在24小时营业的商店门前。可记者注意到,车主要开车出入小区时,都会下车到保卫室拿钥匙,出入后再把门锁上,锁链形同虚设。
李先生说,几个月中,停在小区里的车有增无减。居民多次提意见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和车主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划车、砸车事件时有发生。
红庙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刘女士说,既然是小区居民,肯定要把车停放在小区内,而居委会也没有权利收停车费,有车居民和无车居民肯定就此产生矛盾。“居委会也在尽量协调。”刘女士说。
新小区:左安蒲园
开车出门必须先练推车
记者发现,许多新建小区也面临车位紧张的局面。因为买新房的大都是中青年,而他们也正是小轿车的消费主体,所以这样的小区往往车多为患。
陆先生住在崇文区左安蒲园,他说,小区建设之初并没有固定停车场,业主随意把车停在自家楼房附近。后来物业沿着绿地和道路边划了很多停车位,每月停车费150元;他们还建了座地下停车场,每月停车费300元。不少业主嫌地下停车费贵,把车停在地上。
“小区内的车越来越多,有很多业主找不到停车位。”陆先生说,物业又在原来的绿地上建设了停车位,同时,在原来路边已划好的停车位外围,又划了一层停车位。里面停的车要出来,必须先把停在外围的车推开;把车开出来后,还得把外围的车推回原位。
小区大门外常发生拥堵
不仅地上停车场增加了,就连地下停车场的“边角料”区也改成了停车位。小区业主张先生说,他的车位在一个角落,刚好能放下车。车位紧张后,物业在停车场又多划出了很多车位,他的车前就多了一个车位。“如果我回家晚点,哪位车主就把我的车位堵上了,只能通知物业挪车,别提多麻烦了。”张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小区内车辆太多,下班高峰期,车都堵在大门处,经常造成附近路段局部交通拥堵。
新小区:兆丰园小区
门外马路两边塞满车辆
丰台区兆丰园小区业主于先生说,由于没租到小区内的固定停车位,他只能把车停在小区内的临时停车位上。为了满足没有固定停车位的业主,小区内临时停车位越划越多,马路边成了临时停车位的首选地段,小区内的道路都成了单行线。
“路窄车多,剐蹭的小事故很难避免。”于先生说,由于小区马路一侧都停满了车,转弯的时候司机视线被车遮挡,经常会发生危险情况。
记者注意到,不仅小区里路边划上了停车位,就连大门外的马路边也都划满了车位。每到晚上,路两边就停满了车,只留下路中间一点空地,进出的车辆错车都很困难。
车主朱先生说,在小区停车难,主要是因为当初规划的车位太少。
权威说法
市规划委——
小区车位不够可申请再开发
对于住宅小区停车位问题日益增多的情况,北京市规划委咨询台的工作人员称,业主想了解所住小区的车位规划情况,在开发商处可以查看住宅规划图纸,上面有明确的规模和位置。
随着业主车辆的增多,停车位面临饱和,而一些旧小区业主找不到停车位只能自寻出路。面对这样的问题,就要看物业、开发商和居委会如何解决,是想拓展新的停车场所,还是建立停车楼。只要有了意向,可以到规划委提出申请,相关部门也会按需做出合理的安排。
小区内车位规划有明确比例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住宅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同步交付使用管理暂行办法》3月1日起已经实施,其中规定,小区停车位、绿化等配套设施纳入强制配套范围,配套设施未完工就不能交付使用。
据市规划委的工作人员介绍,小区所处位置不同,居民配套设施比例也有所差异。
2006年3月生效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中明确:居民汽车场库在三环路以外的(包括旧区改造和零星加建的住宅)地区,按每千户500个车位标准设置;在三环路以内、二环路以外地区,按每千户300个车位标准设置;二环路以内及二环路以外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特殊地区车位标准另行研究。此外,中高档商品住宅按每户1个车位标准设置,高档公寓和别墅按每户1.3个车位标准设置。
市小区办——
老小区车位要多个部门协调
市小区办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老小区”及入住一段时间车位不够的小区,居民可以将情况反映到物业,后经当地政府协商开辟新停车场。“其实好多都是遗留问题,像一些老小区肯定拓展不了,所以只有多部门协调,如在不影响行人安全的非机动车道划停车位。”这名工作人员说。
律师——
新车位占地要业主大会决定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吴建中律师称,现在车位不够引发的业主与开发商和物业间的争执,主要是因为车辆数量增长快,而当初制定的配套设施标准过低造成的。
吴律师称,小区车位饱和,需要再拓展时,开发商及物业要将拓展方案交至规划委审批。此外,如新规划中车位占用业主公共用地,还需要业主大会讨论决定。
胡同停车难
家门口装地锁
居民自划车位
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家住在胡同里的车主们,停车更是难上加难。
宝钞胡同
位于东城区的宝钞胡同是一条单行线。居民吴先生告诉记者,在这种胡同里自行车与机动车并行都很难,如果想在这种条件下找个停车位,要么就得练车技,车紧靠墙边停。
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一般像晚上8点以后,要是有乘客要求把车开进这些胡同,我都不敢拉,只要进去,别说路两边停车,一边停满了住户的车,轻松开过去都难,特考验技术。”
王佐胡同
记者发现,不仅宝钞胡同停车困难,与之相连的王佐胡同等地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21日晚9时许,记者在王佐胡同看到,小胡同北侧住宅墙边都“贴”满了机动车,为了防止后视镜被剐蹭,许多司机把靠外侧的后视镜掰得贴着车窗。住在附近的吴女士把车停在了惟一一块空地,她称:“我都开了两圈了,要不是实在没地,才不会停在这里。”原来,这个空地上方有一个鸽子笼,把车停在这儿,第二天车顶肯定落满鸟粪。
记者发现,在许多胡同里,有的车主在自家门口划块空地,自己安上地锁,用这种“圈地”的方式自己建停车位。
信报记者 王萌 李静
已经措手不及 莫再饮鸩止渴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如今搁在汽车上似乎也行得通,一辆普普通通的小汽车,愣是给现在的停车难状况逼得学会了杂技。进胡同、上马路、爬陡坡甚至攀台阶。今天本报的调查,就是给您展现了这么一个尴尬状况。
这种状况更多地发生在一些老社区。由于这些社区已经很难再拓展停车场面积,停车难的状况在这些小区愈发突出。一些小区开始把绿地或健身场地改建成车位,诸多公共区域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变成了私家车位。
也许我们无法判断损失几块绿地,减少一些健身场地对于某个小区的居民有多么致命的影响,但倘若所有小区因此都没有了绿地和健身场地,那场景绝对是谁都难以容忍的。
上述小区解决停车难的办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是以损害公共权益去保护个人权益的所谓“解决方法”,实不可取。
数据显示,1991年到2002年间,北京注册的机动车数量年增长率为14%(香港只有1.2%)。2005年底,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53万辆,当年增长率为15%。到2010年,预计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将达380万辆,其中280万辆是私家车。
私家车保有量这样的增长速度,无疑印证了北京经济的迅猛发展。从现状来看,新小区由于有市规委印发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作指导,停车位相对较多,停车难问题尚不太突出。普通住宅每千户300-500个车位的标准,在当前还算说得过去。今年更有新规出台,明确将停车位等设施纳入小区强制配套范围。但从效果来看,这些举措并不能令人足够乐观。
三年后,北京汽车保有量预计将达每千人150辆(目前,我国每千人的汽车保有量为20辆,世界平均水平为120辆)。这会是对目前城市管理者前瞻和应变能力的更大考验。倘若都用牺牲绿地和健身场地做代价,北京将没有绿色可言,更别说追求宜居城市了。如果说当初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前瞻不足,从而导致了现在的措手不及,那么既然已经措手不及了,就更不能饮鸩止渴。
既然汽车都能适应“生物进化论”,我们的城市管理水平也要追求“进化”,做到既不用喝毒药,还能从容止渴,最终彻底解决日益突兀的社区停车难问题。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