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即使在子夜,超市也敞开大门,任消费者购物——一家24小时营业的超市近日在渝中区繁华地段试营业。
位于较场口的这家超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三四百平方米的卖场内,食品饮料、洗化用品、日用百货等商品一应俱全,牛奶、果汁、红酒、方便面、休闲小食品、牙膏、洗发水……只是受卖场狭小限制,每种商品可供选择的品牌不多。另外,该超市商品售价相对市内其他大中型连锁超市稍高,以袋装方便面为例,其他超市最低的不到1元钱,而该超市1元出头。
午夜能有多少人购买商品?该超市负责人表示,具体客人数量不便透露,但从近一周的试营业情况看,每天晚上6点至第二天凌晨2点的销售额约占全天的一半。销售商品以食品、饮料居多,也不乏洗涤日化等家居生活用品,消费者多为年轻人。因为该超市毗邻附近娱乐城,“夜猫子”以年轻人居多。
至于一些商品价格稍高于其他超市,该超市的说法是,就多几角块把钱,主要是卖场规模小,采购成本相对较高,且少有促销活动。
据了解,试营业期间该超市尚处于亏损。原因在于商品不全,水果、调料等柜台尚待装修;一种新的零售业态需要培育期,加之自身宣传不够。
据悉,该超市老板是浙江一房地产商,入渝改行是因为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近年在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较为风行,而在重庆几乎是空白。
便利店叫好难叫座
前些年,山城超市个别门店曾尝试过24小时营业,终因叫好不叫座,高额成本难以消化而不得不放弃。
现在一超市不分白天黑夜全天候经营,市内超市大都表示不会跟风,认为目前重庆的市场环境尚不适应,需要一个很长的培育期——
对24小时超市,重百的第一反应是估计很难。理由是我市人均GDP未达到3000美元这一业态发展门槛,且开店商家没有形成连锁规模,缺乏品牌效应,只是其看重的周边娱乐城不允许消费者自带食品饮料进场消费,因此超市销售收入可能难以消化24小时营业的成本支出。
新世纪则表示,24小时便利店在我市应该有一个较长的培育期。据称,即使在上海,这类便利店近年也大多亏损。与之相比,我市消费水平偏低,收入相对较高的白领及独立生活的年轻人数量不多,且居住分散,24小时便利店要想不赔钱,至少还有三五年的培育期。该人士表示,即使我市这家24小时超市取得成功,也只是个例,不能代表我市经济环境已经适合这一业态生存。
但也有业内人士持不同看法。原山城超市老板表示,市内某些消费能力强劲的区域,如紧邻高档商务楼、夜店较多的地方,开店成功几率相对较高。
业内人士还认为,之所以24小时便利店目前在国内生存状况不佳,一大原因是缺乏特色。据介绍,在美国、日本市场做得较好的便利店,除卖热咖啡、自助冷饮、新鲜饭团和邮票等商品外,还提供各种代收费服务、票务服务、代购服务、送货上门服务等。(记者陈斌/文钱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