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张宣传劳民伤财
一块巨大的广告牌矗立在河北省邢台市南二环的路边上,上面写着一句标语:“关爱女孩,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据了解,这块牌子共花费2万6千元。
在邢台市郊区的某农村,自村口向村内延伸1000多米长,右侧每隔10米左右就有电线杆竖立,上面令人醒目的是灯箱广告,其上写着各种各样的标语,如“男孩女孩都一样,都是国家小栋梁”、“少生优生,利国利民”等。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相当漂亮。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一个灯箱花费100多元,如此算下来,一条街中用在标语上的宣传费用超过1万多元,这还没有算上墙体标语和横幅类。
“这条街主要用于宣传计划生育。”村中一位工作人员说。走到街中一条十字叉路时,该工作人员又指着另一条街说:“目前正在修这条街,以后主要用于宣传其他内容。”放眼望去,目前仍然歪歪扭扭的土路未来将修成刚才那条街的翻版,所不同的是,一年后这里将充满大量标语。
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各农村都被要求建设宣传一条街,有钱的村用广告牌、灯箱来写标语,没钱的村就直接刷写在墙上。
在旁边的村子里,果然也有宣传街的存在。在这里,每隔10米的灯箱换作了每隔20米的小型广告牌,一直向村内延伸1000多米,上面写着各种标语。
一个小型广告牌1000多元,按此算下来,总花费5万多元,比上一个村还要多。村里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其实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以后换起标语来也方便(指广告牌),这种新颖的标语也吸引村民观看,方便理解,可以说,回报是无形的。”
一位村民介绍说,这些新标语、广告牌都是今年9月份左右突然出现的,因为那时上级领导要下乡搞计划生育突击检查。
而在领导检查时,一个怪现象就是:似乎哪里的宣传声势越大,就表明其越重视,其工作质量肯定让人值得信任。
“每项工作开展前,刷写多少条标语,做好怎样的宣传工作,都是有任务的。”某乡镇领导透露,“如果达不到要求,将会纳入当年的政绩考核,若扣分的话,当年的评先就没机会了。”
据《南方日报》在2005年的报道,湖北省郧西县热衷于山上造字,金銮山上有“封禁治理、美化汉江”8个大字,全长两公里,每个字667平方米,用水泥、石头砌成,跨越三座山,共投入2500个劳力,做了3个月,让人瞠目结舌;腰滩河上同样有12个大字“做好水土文章,绿化湖北山川”,全长5公里。这20个字耗资多少,没有准确数目,但估计价钱不菲。
郧西县林业局有关人士介绍说,全县造的300多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大字近100个,为此不仅花费巨大,这种开山造字还造成森林毁坏以及水土流失。
靠标语制造声势
中国十分重视标语的作用,任何工作几乎都要辅助性地制造宣传标语,有学者将其称为“标语崇拜”。本报记者在采访时,几乎所有的被采访官员都不假思索地认为:在开展一项工作前,宣传标语是必要的前期工作。
中央某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由于特殊国情,所以标语都带有中国特色。而标语是一种历史沉淀。”他接着说:“每逢节假日、重大政策发布,有关部门都会向下级单位专门传达口号,供下面参考。”
一般官员普遍认为,开展一些重要工作和活动,通过张贴(悬挂)标语,有利于制造声势,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使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在有些地方,宣传标语的多少甚至成为政绩考核标准之一。“如果一个精神下来,或者开展某项工作之前,口号和标语的宣传程度是有规定的,下级单位要按照规定完成任务。”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
按照这位官员的说法,基层工作中始终存在一种误区:没有标语,就意味着工作不认真,不负责。和周围同级部门相比,标语口号俨然成为一种造势运动。
由此,官员热衷于这些形式主义,每逢上级领导检查,总有红色横幅早早的悬挂出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