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照片记录山村变迁
国家有关退耕还林、免征农业税、新农村建设,以及免除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等多项政策的实施,给了农民极大的实惠。秦岭山区兴坪村周天登家15年前后几张照片的对比,真实反映了山区农村的巨变———
相关数据
从石泉县有关部门的一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山区农村的巨大变化: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县11个村共完成民居改造491户,其中改造合格通过验收的已达453户;
2006年,全县农村人口总数约15万人,其中劳务输出总人数达38000人,比2005年净增1700余人;
退耕还林总面积为28.67万亩,累计总投资1.1788亿元,其中兑现粮食折款9333.8万元,管护费1020.4万元、种苗费1433.6万元。
2005年全县农业税收入468万元,2006年全部免征,平均每人免征31.2元。
2007年,全县农村全部免除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
“坪”在汉语中特指山区中的平地。兴坪村地处秦岭腹地的石泉县两河镇,距离省城西安200公里,周天登家的老房子在堰坪河北侧的半山坡上。记者曾在1992年6月和2000年7月两次途经周家,河对岸房檐下的标语清晰可见,八年间隔,面貌没有明显变化。
2007年春节刚过,记者带着15年前拍的照片赶往兴坪采访。车子到达兴坪,河对岸却已是一幢幢白墙红梁的新院落。过了百米吊桥沿着未插秧的水田边走,看见坡上仍是错落有致的庭院,家家墙面刷得雪白,门前挂着红灯笼。
拿着老照片向路上担着两篮子衣服的小伙询问,凑巧他就是老房子的小主人周磊,周天登的大儿子。
上到院坝,五间房子门前都挂着大红灯笼,贴着喜气的对联。他的妻子李娟正哄孩子吃奶,身旁是城里常见的四轮婴儿车。
周磊小两口同在苏州一电子工厂打工,春节回家过个年,周磊一个人年后又要南下打工。李娟老家在河南,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周磊在一起,去年中秋节回到兴坪,今年初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周磊拎着两篮子湿衣服去了屋后,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甩干,其中大多是娃娃的尿布。周磊说,村里在2002年通了自来水,因为水费贵,每立方米2元,可电费便宜,每度电(千瓦时)不到4毛钱,所以他在河边洗衣,担回家用洗衣机甩干。
说话间,周天登、周天高兄弟俩回家了。周天登看到15年前的照片时眼睛发亮,他认出画面里的是四爷,老人打了一辈子的光棍,到死都没有留下一子。老房子几乎有一百年的历史,如今分别属于6个小家庭。他们家门口的标语是1966年他6岁的时候,一个叫周永发的人爬着梯子在他家的屋檐下写的,最后一个“底”字少了一点,他懂事后曾耿耿于怀,如今想来,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就因为差这么一“点”没有进行到底,救了中国的百姓。
拿着旧照片,周天登回忆起1992年,那时两口子以养蚕、种蘑菇为生,当年上等的好蚕茧1.76元一斤,一年的纯收入不到500元,但各项开支很大,入不敷出,那正是他家最困难的时期。
到了2003年,县上开始执行退耕还林政策,每亩耕地返还140元现金、70元粮食款补贴,另外种了竹子和杉树,每亩还可得到20元的林业管护费。周天登家退了6亩耕地,一年就可收入1400元左右。他租了别人家5亩田地种植玉米和水稻,10亩山地种竹子和几十株银杏,每年再养两张纸的蚕,帮别人看看桃园,一年下来能收入五六千元,现在的日子好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