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博鳌四月二十二日电 题:亚洲国家追求东西方“声音”平衡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在今天的国际贸易中,不少亚洲国家都实现了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亚洲国家的底气,也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充足。
博鳌亚洲论坛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当今世界新闻信息流中,三分之二的内容,来源于占全球人口仅七分之一的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报纸新闻中,来自发达国家的信息占了六成。亚洲国家的声音与其在全球应有声音相比,所占比例很小。
发达国家的专家也坦承,第一世界仍旧掌握着文化输出的主导权。发达国家通过文化传媒,把自身的价值观和意识,不断灌输给第三世界。
在国际社会的新闻信息流动中,有关亚洲国家的信息,很多并非直接源于这些国家自身。这些国家的国际形象,好多时候任由西方媒体塑造、传播。
西方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量,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信息量的一百倍。发达国家发出的“声音”,要比发展中国家高很多。强势“声音”的背后是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
近年来,亚洲经济表现不俗。二000年至今,亚洲GDP平均增长超过百分之六,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平均达到两成。
但如果只是盯着这些增长数字,就很容易产生误判。在一个较低的基数上,即使经过大幅增长,增量也还是一个很小的数字。相反,如果基数很大,即使增幅很小,也能得到一个可观的增量。
以中国、美国、欧盟为例,三者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百分之五、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三十一,美、欧大概是中国的六倍。在此基数上,美国或者欧盟GDP每年增长两个百分点的绝对值,就相当于中国GDP增长一成的绝对值。
虽然已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亚洲经济总量仅占四分之一。而且亚洲经济竞争力,还不如欧、美发达国家。即便是亚洲国家引以为豪的外汇储备,目前也主要还是由美元和欧元资产构成。
文化领域的巨大“逆差”,已受到亚洲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他们希望,能扭转声音过弱的局面。来自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家的媒体从业者,还在此间就这一话题进行了一场讨论。亚洲国家最终能否扭转在文化领域的劣势,或许还将取决于亚洲经济是“常青树”,还是“昙花一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