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广州还是中国“最说不清楚的城市”;今天已没人怀疑,广州越来越定位清晰、布局舒张、底气十足
在四处扩张的战鼓中,广州并没有忘记老城。当“中调”战略推出时,被喻为“广州对生发自身的老城根基重新开始自省和梳理”
广州在华南的中心地位无可辩驳———这里是物流中心;这里有“广州价格”;这里还有越办越多的广交会、美博会、广博会、中博会……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汪令来 通讯员 唐小兵 李丹戎 范国芸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陈文笔(除署名外)
广州在变。
进出白云国际机场的航班更加繁忙,往来珠三角和京珠北的运输车辆依然川流不息,只不过,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以及给这座城市带来财富的产业,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珠江水、广东粮”风光不减,汽车、造船以及IT等新兴产业日渐雄起……而更重要的是,广州人也从未曾像今天这样,能为生活在这个城市而备感自豪:五六年之间,这里建成了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白云机场,打造了全国最大的会展中心,开凿了纵横交错的地铁,雕琢出恢宏的大学城……精彩还在后头:亚运会、新火车站、南沙新城……
如果说,五年前,广州还是中国“最说不清楚的城市”的话;那么,时至今日已没有人怀疑,这座以“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为最新目标的城市,越来越定位清晰、布局舒张、底气十足。五年,广州正在经历脱胎换骨的巨变。
底气1: 过硬经济
“错位竞争”,重工业成功牵头珠三角
城市崛起的底气在经济。体味广州的腾飞,还是那句老话:这里既不是直辖市也不是特区,但其2006年的经济总量却高达6068.41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而稳坐全国“第三把交椅”。
可谁又能想到,仅在10多年前,广州还在为发展后劲特别是工业而大伤脑筋。
“改革开放后广州曾两次错失时机。”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王臖的诊断是,先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港台为代表的加工业向珠三角转移,“漏”了广州;再是以佛山、中山为代表的珠三角专业镇的兴起,同样没有广州。理由很简单,广州是传统中心城市,土地贵、人力贵,资源相对集中在国企。
不过,正如硬币总有两面,换个角度“短腿”就是长项。重工业曾是“鸡肋”,但放眼整个东南亚产业格局,广州却格外珍惜。盘活乙烯、提升造船、引进新型装备制造业,结果,庞大的重工业增速从2001年就超过了轻工业。
“标致”惨败,但深思熟虑后,广州引进了“本田”,依然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在2006年的“成绩单”上,这个行业不仅实现了丰田、日产等日系汽车“大满贯”,而且还在短短数年时间,超越那么多老牌汽车工业基地,产销量全国第二———与以加工业为主的珠三角产业成功“错位”。
底气2: 拉开城市
东西南北中,广州城建走向科学发展
广州变了。10多年之前,广州大道以东的基本格局是乡野农田,而现在,那里是代表广州繁华的天河城商圈、天河北CBD(中央商务区)。
这还只是广州“变化”的一个小小缩影。“北优、南拓、东进、西联”,才是涵括近年来广州不断扩大的官方表达:向东,有黄埔大港,依此而生的广州开发区是全国最成功的开发区之一,还有集中全市主要高科技企业的科学城;向北有新机场,正拉起全市最尖端的临空经济;向西有正在磨合的“广佛经济区”;而向南则有番禺住宅区,那是数十万都市人的新家园,还有大学城,和一座可再造一个广州经济的南沙新区———就是它,让千年广州一下从临江都市变为滨海新城。
令人惊喜的是,在四处扩张的雷雷战鼓中,广州并没有忘记老城。2006年底,当广州高调推出“中调”战略时,被广泛称作是“广州对生发自身的老城根基重新开始自省和梳理”。而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教授的评价更直接:这是“广州城建走向科学发展的里程碑”!
底气3: 提升区位
超前基建,华南重镇地位愈发凸显
城市大了并不可怕,现代化的城建可以让它连接得更为紧凑。呼啸而过的地铁、四通八达的内环路、外环路,让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城市的效率并没有因城区的扩大而降低。而正是缘于这些超前规划的基础建设,还让广州华南重镇的地位愈发凸显。
过去几年,广东21个地市通上高速,所有出省通道打通。有人统计,已经建好和即将建设的高速公路,将有12条穿越华南,而它们的放射中心,正是作为华南中心的广州。这个数字超过全国任何一个大都市。而新白云国际机场的一夜搬迁成功,则一下跃升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近五年仅国际航线就翻了近三倍,在今年底将达到56条!
而这一切带来的,正是广州在华南越来越具备无可辩驳的中心地位———这里是物流中心;这里有“广州价格”,正在这里形成的以金属、塑料、燃油等为代表的15种“广州价格”;这里还有越办越多的“广交会”,从新会展中心开始,这里有交易额占全国1/3的“美博会”,还有更多的广博会、中博会……都将带领更多企业走上国内外市场。
广州天河高楼已鳞次栉比,下一个五年城市面貌将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