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年年报。但过去的一年股指高歌猛进,数千万股民的热忱,令今年的年报格外“聚光”——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否亦如大盘般捷报频传?能否为投资者指点迷津?年报披露方式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总体向好,内部失衡
平安证券统计显示,截至4月12日,两市合计874家公布年报的公司中,户均业务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4.25%。
在总体向好的格局下,2006年年报也呈现出一些“内部失衡”的特点:
净利润增幅明显高于收入增幅。先期公布年报的254家公司平均净利润增长164%,收入却只增长25%,原因在于投资收益、成本费用控制对利润增长的贡献较大,而真正来自主营业务的利润却并不多。
投资收益成为利润“原动力”。上海聚源数据有限公司的统计表明,截至4月19日,已公布年报的公司投资收益在总利润中的占比由2005年的平均2.04%陡增至6.28%,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各行业的利润增长情况差异较大。房地产、食品饮料、传播等行业毛利均超过30%,而批发和零售贸易、石化、纺织等行业的毛利则处于较低水平。
专家指出,高利润低收入的成绩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债务重组、费用补贴等属于偶发经济,而投资收益、费用控制也不会持续增、减;上市公司的发展关键是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也有股评人士指出,尽管这份成绩单还有待“夯实”,但总体上的良好表现,充实了股市的内涵价值,削减了高市盈率的“估值泡沫”。银河证券的分析报告认为,已发年报的公司平均市盈率约34倍,沪深300、上证180、上证50市盈率约31倍,皆属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
把握三要点,熟悉新准则
作为上市公司的公开性文件,年报的内容很庞杂,语言也略显晦涩。投资者到底该从中提炼哪些信息呢?
专家指出,要抓住公司的基本情况、董事会公告、财务报告这“三要点”。
首先是了解公司的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和股本及股东变动情况。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了公司的成长性和稳定性;利润变动决定每股的收益;总股本结合未分配利润数额,则体现股票的前景。
其次,要分析董事会公告。公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外环境等皆有陈述分析,利于投资者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市场变化等,做出判断。
再次,要留意审计报告,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如果净利润主要由主营利润构成,说明公司靠主业发展;如果其他业务利润较大,说明公司业绩正在转型或存在偶然性;如果补贴收入大,说明政府正在助其扭亏或保牌。现金流量则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资产负债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今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按新会计准则运行内部财务数据并公布年报。在新准则下看年报,投资者应关心两方面:一是变现能力强的资产不再按历史成本记账,而是按公允价值,采用报表披露日的价格估价,投资者应根据现价来审视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现值”;二是股东权益的增减——以公允价值计量后,资产及资产变动会导致股东权益改变。
期待年报披露更公平
采访中,不少投资者对目前年报的披露时机与方式提出两点疑问:
一是年报信息仍有泄密嫌疑。不少中小投资者感觉自己和大股东、大机构投资者在信息的知情权上是不同步、不对等的。“杀跌后年报利好”或“暴涨后年报利空”频频上演,年报成了某些人操纵股价的工具,期待相关部门能出重拳,刹歪风。
二是在年报公布当日不该“停牌”。不少投资者反映,公布年报当天停牌一小时,会使该股持有者丧失及时换仓的机会。“对上市公司来说,停不停牌没差别;可对普通股民而言,机会稍纵即逝。这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不尊重。”北京股民李先生说。
上篇回放
很多基民盲目地“赎老买新”,不少购买新基金的百姓,甚至不了解基金是什么。资本市场永远存在风险,投资基金也不例外。投资者们在享受收益的同时,还必须保持足够的理性。
下篇预览受益于资本市场的繁荣,银行理财产品逐渐兴盛起来。当前银行理财有哪些新产品,它们又分别有什么亮点?人们应如何选择?本报记者将为您一一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