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郁郁葱葱的防护林在几年前也像前面的小树苗一样。 |
广东部署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 将营造40万亩红树林
广东是沿海大省,也是受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广东生态建设和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沿海防护林体系是由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其他防护林等五类防护林组成的“防护林综合体”,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而且具有抵御台风、风暴潮危害,护卫滨海国土,美化人居环境的作用,对于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
南方网讯 昨天(4月23日),省政府在茂名市电白县召开全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现场会,结合我省实际贯彻全国防沙治沙大会精神,总结我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经验,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广东是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我省是沿海大省,也是受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省生态建设和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省历来高度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宜林海岸线上已营建防护林带2797公里,绿化率达92.2%,其中大陆宜林海岸线的绿化率达94.6%;全省149.1万亩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占沙化土地总面积164.3万亩的90.8%,大部分沙化土地通过生物治理措施变成有林地,森林资源不断增加。沿海防护林体系对降低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保护沿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工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沿海防护林建设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黄龙云指出,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沿海地区安全稳定。为此,要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持之以恒,区域发展、国际合作”的总体思路,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为沿海地区和沿海农、渔民构建安全的绿色长城、生态的绿色屏障、致富的绿色银行和永恒的绿色财富。
黄龙云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要突出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沿海防护林、红树林等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明确目标定位,以应对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生态灾难为重点,扩展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综合防护功能,建设以基干林带为主导,滨海湿地、滩涂红树林、城镇乡村防护林网、荒山绿化等有机配合多层次结构的防护林体系,实现从营造防护林向绿化美化城乡、改善人居环境的扩展。三是完善投入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引进市场机制,广开融资渠道。四是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好沿海防护林体系。
未来将营造红树林40万亩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突出抓好基干林带的建设,加快缺口断带地区的植树造林,营造基干林带27.8万亩,尽快实现基干林带的真正合拢;加强红树林保护与恢复,营造红树林40万亩,使之能更有效地抵御风暴、海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考察了电白县博贺防护林带和水东湾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
背景链接——
电白县博贺林带是营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我国第一条沿海防护林带。七十年代初,著名画家关山月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巨幅国画《绿色长城》,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由此,沿海防护林带被人们喻为“绿色长城”。
建国以来,经过沿海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我省已基本建成了一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沿海防护林带,有效地抵御了沿海风沙的袭击,抑制了沙化土地的扩展和蔓延,结束了风沙肆虐的历史,大部分沙地经长期治理改造已逐步成为农田和林地。据统计,沿海地区过去被风沙埋没的19.5万亩农田得到复耕,97.5万亩沙地变成了良田,粮食单产增加3到4倍。记者谭礼剑 通讯员符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