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昨天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目前,以提高存款储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数量型”工具为主的调控方式仍然有效,但是需要“更多考虑使用包括提高利率在内的价格型为主的调控模式”。项俊波表示,央行今后将采取“疏、堵、扩”三招化解流动性问题。
两个易被忽略的因素
身兼央行上海总部主任的项俊波昨天受聘为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并发表了题为《国际收支平衡、流动性过剩及相关问题》的演讲。
项俊波称,“国际收支不平衡与流动性具有因果联系,也是金融宏观调控两个拦路虎。”去年我国国际收支贸易顺差为2470亿美元,目前,国际收支平衡已经超过经济增长率、就业等,成为宏观调控优先考虑的因素。不过,国际收支不平衡并不是流动性的唯一来源。针对流动性持续过剩的原因,项俊波表示,“有两个因素的影响是被专家、学者所忽略的。第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第二是货币化进程加快。”项俊波称,2003年以来,中国GDP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物价控制在1.5%,在这种背景下广义货币(M2)增长在16%的水平上,是有其合理性的。另外,中国货币化进程加快,“没有这一因素的影响,流动性不会大这么多。”流动性过剩治理思路为了化解流动性问题,自2006年以来,中国已经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发行了大量的央行票据。项俊波表示,央行每提高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冻结约1500亿的流动资金,不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不再是猛药了”。他认为,提高存款储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确实能够有效对冲流动性,但是使用提高利率等价格性工具治理流动性,“也是央行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不过,最终只有阻断贸易顺差与货币发行的连动性,让中国的外汇储备通过合理化手段走出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对于未来治理流动性过剩的思路,项俊波表示,流动性最根本的控制方式是经济、贸易结构的改变,但是央行未来会采用“疏、堵、扩”全面应对这一问题。“疏”意味着央行将扩大外汇使用范围,鼓励企业、个人进行投资。“堵”则针对外部投机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资金,“扩”则是指发展直接融资,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大国内资金池。对于正在筹备中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项俊波认为,其应该按照公司化、市场化的方式运作。“我们建议发行特别国债,出售外汇储备,但是以什么方式发行,量有多大都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