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萧钢构的“天价合同”遭到诸多质疑 IC 供图
名不见经传的杭萧钢构股票,因拿到了一份来自非洲安哥拉的344亿元人民币的合同而一涨成名。不仅连拉十几个涨停板,还能在一度被证监会停牌后,依然牛气不减。然而,就在杭萧钢构签订天价合同的前几天,有巨量资金大举购入杭萧钢构的股票,并在十个涨停板获利后出逃。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与中国国际基金公司签订天价合同之前,杭萧钢构的高管竟然从来没有去安哥拉进行过实地考察,也没看到原始合同。
但在杭萧钢构高层看来,天价大单好像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把对杭萧钢构的质疑,聚焦到它的巨无霸合同上。合同到底在哪里?
A查询杭萧天价订单 央视记者费尽了周折
杭萧钢构管理层对来自安哥拉天价合同的真实性信心十足。但事件过程中,种种不合常理的做法又很难让人彻底信服。4月2日,也就是从杭萧钢构复牌的那天起,记者就一直查找、联系安哥拉的政府部门,希望他们能证明天价合同的真实性。
拨通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省府电话 两部电话无法接通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富产石油,但2002年安哥拉才结束了近20多年的内战,仍有68%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既然合同上列明了12个城市都有工程,记者打算从合同中12个城市的市政厅开始着手查询,但困难的是安哥拉并没有查号台,几经周折记者拨通了安哥拉一个酒店的号码。
记者:“如果有时候我想知道有些单位的号码,比如说大学,那我怎样能知道?”
安哥拉某酒店服务人员:“喔,只有通过黄页簿。”
记者通过互联网上一些安哥拉当地的公司电话辗转查询,只找到了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省政府的电话,但是打过去之后发现,一个是传真,一个无法接通,还有一个,一直无人接听。
安哥拉媒体提供传真 记者向16部门查询
杭萧钢构的天价合同价值344亿元人民币(约43亿美元),而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数据,2005年安哥拉的GDP约为300亿美元,杭萧钢构的天价合同就占了安哥拉全国GDP的14%;此外,刚刚经历完战乱的安哥拉还处于一个经济较为困难的阶段,2006年安哥拉的外汇储备约65亿美元左右,而杭萧钢构的大单占了其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
按照常理,金额如此巨大的一笔合同,安哥拉的媒体应该进行过报道,但是记者始终没有在国际互联网上找到安哥拉的新闻媒体任何的。尽管记者没能找到媒体的报道,但幸运的是,通过安哥拉的一家媒体,记者终于拿到了一份包括总统府在内的安哥拉30个行政部门的传真和电话,记者选择了其中的可能跟合同相关的16个部门,包括总统府、内政部、财政部、计划部、外交部等,然后给它们发送了传真。
记者在传真里只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公房建设合同,它存在吗?
安哥拉计划部门发来邮件 “不知道这个合同”
在传真发送后,记者并没有收到安哥拉相关部委的正式答复,在此期间,记者也曾致电询问安哥拉相关部委的工作人员,对方都表示没有听说过记者所说的合同,它在安哥拉显得有些悄无声息。
在传真发出一周后,记者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安哥拉计划部门的邮件,一位叫做托马斯的经济工程师在邮件中写道:“计划部门不了解这个合同,我帮助记者询问了一个叫做国家重建委员会的机构,里面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个合同。”
记者就合同和国家重建委员会的相关情况向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馆商务处进行了咨询,但大使馆对它也知之甚少。经过与杭萧钢构的间接确认,记者得知,中国国际基金公司在安哥拉接的工程几乎都与安哥拉的国家重建委员会有直接联系。安哥拉的国家重建委员会能够确认杭萧钢构天价合同的存在吗?
记者通过一家名为安哥拉时报的国家级媒体,找到了一位报道安哥拉战后重建的记者,并最终联系上了他。
记者:“是这样的,我们在网上看到,你是安哥拉周刊报道国家重建、经济方面的记者吗?”
安哥拉记者:“是的。”
记者:“我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们想确认一个消息,关于一个合同,40亿美元的合同,中方是由香港的一家公司,国际基金公司和安哥拉重建委员会签订的一个合同。您知道这个事情吗?”
安哥拉记者:“我已经跟国家重建委员会的一些人问过,那几个人都说不知道这个合同。”
记者:“那就是说据GRN内部人员讲都没听说过这个合同,是吗?”
安哥拉记者:“ 对,没听过这个合同 。”
B安哥拉记者帮忙 调查一时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个占安哥拉全国GDP14%、占全国外汇储备三分之二的大合同,为什么如此之多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没有听说过呢?甚至连报道安哥拉重建工作的当地媒体记者都不知道。一连串问题让人心存疑虑。其间安哥拉记者的帮助使调查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中方记者得以直接联系到了神秘的安哥拉国家重建委员会并采访了安哥拉国家重建委员会工作人员。
安哥拉国家重建委员会 “从来没有听说过”
记者:“有一个建房合同,中方和安哥拉合同,中方是香港,涉及到12个城市,是否真的存在这个有40亿美元的合同,您知道吗?安哥拉方面是GRN。”
安哥拉国家重建委员会工作人员:“不知道。”
记者:您听说过吗?”
安哥拉国家重建委员会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听说过。”
记者又采访了安哥拉国家重建委员会的另一位工作人员。
记者:“GRN的一个长官他叫什么名字?”
安哥拉国家重建委员会工作人员:“反正你找隆戈就可以了,他来回答你。”
记者:“您听说过那个合同吗?”
安哥拉国家重建委员会工作人员:“没有。”
超过GDP10%的合同 签署合同的单位却不知道
一个金额超过国家GDP10%的合同,经过当地记者、部门官员,包括中方记者的询问,答案都是不知道,为什么连直接签署合同的单位,都找不到一个听说过关于天价合同的人呢?这份天价合同毕竟是一个政府出面的安居工程的合同,而不是什么绝密文件。为什么就是没人知道呢?看来,只有安哥拉国家重建委员会工作人员提到的隆戈能解开谜团。
记者:“我是中国中央台的记者,现在想确认一个有关于GRN的信息。”
安哥拉国家重建委员会隆戈:“对,我和他们有关系。”
隆戈:“能否告诉我您的名字和职位?我是重建委员会的职员。”
记者:“是这样的,香港有个公司,叫中国国际基金公司,您知道这个公司吗?”
隆戈:“我知道。”
记者:“据说最近这个公司和国家重建委员会签了一个合同是吗?”
隆戈:“那个公司吗?”
记者:“是。GRN和这个公司签了一个合同,是关于在安哥拉的12个城市签订了一个住宅项目。是这样吗?”
隆戈:“到底是哪个合同,我们部门有很多合同。”
记者:“在安哥拉12个城市的住宅项目,落笔托、罗安达、卡宾达,金额非常大,是否真的存在这个有40亿美元的合同,您知道吗?”
隆戈:“是这样啊,我现在正在开车,你能不能半小时后再打过来,现在有一个大堵车,半小时之后我们再说。”
没说传真或电邮地址 隆戈先生就挂断了电话
半个小时后记者再次拨通了隆戈的电话。
隆戈:“你想知道我们和中方签的合同,你们中央电视台在这里没有代表吗?最好派一个代表过来,坐下来面谈。”
记者:“这么说您是国家重建会的负责人。”
隆戈:“我们有一个管理层,我是其中之一。”
隆戈:“或者,你们发个函,我们以此回答你们的问题,或者发EMAIL。”
记者:“是,但是您知道,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是不是存在这个合同。您能不能把这个问题先回答一下?”
隆戈先生并没有告诉记者,他要求发函传真或是电邮地址就挂断了电话,记者在4月12日下午4点,相当于安哥拉上午9点的上班时间发送了传真,并进行了确认。
记者:“我们给这个号码发了一个传真收到了吗?是中央电视台的传真。”
安哥拉国家建设委员会工作人员:“是付豫发的?”
记者:“是的。”
安哥拉国家建设委员会工作人员:“传真已经送了过去,但是他现在不在办公室。”
按照隆戈先生的要求,记者发送了传真,并确认工作人员已经把传真交到了隆戈办公室。但最终记者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回复,期间记者曾四次拨通隆戈先生的手机,其中包括记者后来找到的他的另一个手机号,但是电话都被对方挂断或转入秘书台。
4月21日,记者第五次联系隆戈先生。 对方挂断了电话。
C 查询历时20天记者在安哥拉没找到天价合同
没想到,对安哥拉国家重建委员会的采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能直接判断合同真伪的隆戈,拒绝明确告诉记者合同真实与否。唯一的关键线索断了,记者只能再联系天价合同的另一方———位于香港的中国国际基金公司。
在香港太古广场的一个写字间,记者找到中国国际基金公司,但是,记者并没有获准进入,仅仅拿到一张早在3月26日就发表过的声明。
对于这个价值344亿元人民币的合同,记者至今没能找着它,当然,也许它正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某个地方。但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为什么如此重要的一份合同,在历时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有关各方竟没有人把它拿出来清楚无误地展示给公众。
记者历时20天没有找到这份合同,但记者还是非常希望它真的存在,因为记者希望中国的上市公司是诚信的上市公司,中国的股市是健康的股市。
D 著名证券律师 杭萧钢构给监管出难题
著名证券律师宋一欣分析说:如果杭萧钢构公司签订的天价合同,的确如媒体和市场质疑的那样,其真实性与可履行性存在问题,那么,就有可能构成虚假陈述行为。相关法律依据:《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从目前的事件发展来看,外界对杭萧钢构的质疑集中在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上,因为“安哥拉订单”的真实性暂时无法完全确定,对“安哥拉订单”的披露过程却是有诸多疑点的。央视《经济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