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高立学
2004年3月,在当时的全国“两会”上,重庆市人大代表团提交了题为《取消“O”字头汽车牌照》的建议,立即引来一片叫好声。代表们认为一些“O牌”车助长特权思想,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现在,3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的是,在全国各地的“O牌”被陆续取消后,个别地方却又重新启用了“G牌”。据4月24日《钱江晚报》载,为了“彻底亮明公车的身份,可以全天候接受纪检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而且用车人心里有了杆秤,有效遏止公车私用等现象,”从下月10日开始,浙江省平阳县的近1400辆公车将换上特殊的“身份证”,新车牌均以“浙C·CG”开头,“G”即为“公”的首个拼音字母。
呵呵,世事无常,争论难定,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轮回。当时取消“O牌”被当作一个巨大进步,现在却暴露了它不便于监督的弊端。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靠从一个符号下手,来打消特权思想绝对是一厢情愿。诚然,近几年来,执法机关的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善,但似乎没有人会将它归功于某个符号的禁用上,而是我们健全了制度、加强了监督,同时增大了惩罚力度。事实上,如果某个符号代表了特权,我们更应让其暴露在阳光下;而如果说是这个符号助长了特权,那也只能说这种助长是被管理者默许的。一句话,符号导致不了特权,而是特权使符号变质。
当然,现在的平阳“G牌”和当时的“O牌”还是有区别的。“O牌”主要是司法机关用车,而“G牌”则涵盖了所有公务用车。范围虽然不同,主旨却相同。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符号都不是罪魁祸首,它究竟是特权的“助跑器”还是“照妖镜”,全在于制度的设计和制度执行者的决心。很明显,平阳“G牌”让公车时时处于监督之下,这本身就是一种约束机制。
观点链接给全国公车算一笔账
这则新闻刺激我眼球的并不是“G牌”,而是一个小小县城竟然有近1400辆公车这个数字。
老百姓说公车是“屁股底下一座楼”,那么,对平阳来说,官员屁股底下有1400座楼。前年有报道说,全国公车到上个世纪末期是350万辆,到现在是400万辆,这个数字恐怕也是老皇历了。如果把1400辆公车打“五折”计算,全国仅县一级公车总量也不会少于200万辆,如果再算上部委、省、市这一级,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乡镇,全国公车的数字,肯定远远超过400万辆。还有一笔账。一辆公车一年的维修费、养路费、保险费、汽油费等,应该不少于3万元,还有与公车配套的司机工资、福利等相关费用,一辆公车的费用不会少于6万元,1400辆大概需要近亿元来支撑。全国呢?有个新闻说,全国现在公车每年耗资3000—4000亿元。一个县的公车一年消耗需要近亿元,全国一年因公车消耗的金钱,恐怕远不止4000亿元。而这,还不包括车辆越换越豪华消耗的银子。解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