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龚如心千亿遗产继承纠纷
82岁的徐立根仍然不得闲,最高法院的法官是他家常客,无处申冤的原告们经常登门拜访,他的习惯动作是掏出上衣口袋里的老花镜,打开显微镜,埋头就是一天,然后抬起头,“这个签名是伪造的。
他3年前帮助身价30亿美元的龚如心洗清罪名,他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中国物证鉴定学的奠基者,主持编撰了中国高等教育物证鉴定学教科书。
人们叫他“断字神探”,因为他能让签名“说话”。他告诉记者,“中国的文字很美。”
鉴定王德辉签字为龚如心洗罪名
帮助龚如心洗清罪名可能是徐立根最“著名”的一次侦探。
1999年,身价30亿美元的香港富姐、华懋集团掌门龚如心陷入“签名”危机,她丈夫王德辉1990年的遗嘱中,宣布龚如心为唯一遗产继承人,但王德辉父亲认为该遗嘱为伪造,因为签名中,王字的横有抖动,这个把柄被他从国外请来的专家抓住。
一审判决结果是,遗嘱伪造,龚如心面临14年牢狱之灾。龚心如为了申冤,找到了徐立根。
“那个横确实抖了,当时确实不好办。”虽然凭经验,徐立根对遗嘱的真实性有信心,但如何解释那个抖动的一笔?对方花高价请来的笔迹鉴定专家对这一笔进行了长篇累牍的分析。
“真的绝对假不了。”徐立根带着显微镜钻进了档案中心,对遗嘱相起了面。他找来了18个王德辉的签名,每个笔画都进行了分析比照,2个月后,他找到了三个证据。
法庭上,双方开始了舌战,对方大律师很自信地重新提起那个横,“横不直,头和尾都歪歪扭扭的,是模仿者不熟练。”对方想直接结束“战斗”,徐立根却拿出了一本书法字帖。
“中国文字讲究蚕头燕尾,”对方的几个外国专家先傻了眼,没听说过,法官却点头,“蚕的脑袋,是翘着的,燕子的尾巴,是垂的,中国人写字为了讲究美观,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果然,字帖中每个字都是这样,外国专家没声了。
“那么中间的抖动怎么回事?”
徐立根奉上一件血衣,“这是王德辉在签这个名前,一次骑马摔伤后留下的血衣,他伤了右臂,签字时抖动很合理。”接着,又有受伤的照片为证。
对方没了声音,徐立根开始进攻了,他这回才搬出了自己50年签名鉴定的本领来。“我们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细节。”对方律师开始出汗,“可能是房间热”,徐立根笑着告诉记者,“王字的那笔竖,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纸被笔给戳破了,这说明签名者当时笔走龙蛇,写字过程中完全没有犹豫,因此我鉴定,该签名是真实的。”
风水师所持遗嘱缺少签名
在龚如心案胜诉后,徐立根很开心,因为他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也帮龚如心讨回了清白和400亿港币的遗产,而他只得到了当月人民大学开给他的工资。
采访中,徐立根告诉记者,最近龚如心去世后,一位风水师出示了一份有龚如心签名的遗嘱,他担心这份遗嘱可能存在疑点。“王德辉所立遗嘱中有其管家的附属签名,这是帮龚如心打赢官司的重要基础。因为按照香港法律,这种遗嘱除了立遗嘱人本人签名外,还需要一个见证人的签名。但在风水师出示的这份遗嘱当中,只有龚如心本人的签名,而缺少一个这样的签名。”另外,徐立根还说:“该遗嘱是用细小的英文写成,这就给造假以可乘之机,龚如心去世前身体虚弱,自己可能没有能力看完这个细小文字写成的遗嘱,就需要别人念给她听,然后让躺在病榻上的她来签字,如果对方没有把遗嘱全念完呢?”不过徐立根表示,他没有看到风水师所持遗嘱的原本,所以不便对它的真实性发表看法。
鉴/证/实/录
1.“真实签名”疑案
你可能会认为签名鉴定很简单,“实际上,这是个很考脑子的事。”在给记者讲解签名鉴定的方式前,他先提起了一个有趣的疑案。
案子很简单,烟台一个商户向供货商买了7万元的苹果,先付一半,卖方写了一张35000元的收据,过不久,商户告诉供货商,7万元已经付清了,因为他手里有两张35000元的收据,供货商认为自己只写了一张,另一张是伪造的,双方闹上了法庭。
法院找了多个鉴定机构,都认为两张收据都是真的,因为两个签名无论怎么对照都是一个人写的。在最后宣判前,法院找到了徐立根。
人民大学物证鉴定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同样没找到破绽,“这个签名绝对是真的。”一个签名鉴定同行说。徐立根却隐隐感觉事情没这么简单,“愁苦”了一阵,他心里有了底。
他找来了商户聘请的律师,“你这个签名是伪造的。”他开门见山。“有什么证据?”对方律师马上还击。
徐立根把两个签名的复印件剪下来,叠在一起,对着日光灯给律师看,两个签名完全重合。
“看到没有,完全重合,肯定是一个人写的。”对方律师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跳进了徐立根设下的“圈套”。
“来,你现在给我写10个签名,你尽量写得一模一样,要是有一个签名重合,我马上下真实签名鉴定。”
刚写了4个,对方律师把笔放下了,“我50岁的人了,怎么被个23岁的被告给骗了?”那位律师很气愤。经过审讯,商户招了供,跟徐立根的推理一样,他采用描摹伪造法,把原来的签名描了一遍。
“我那年70岁,所以他骗不了我。”徐立根笑着对记者说。“一个人一辈子可能会签几万个名,如果有两个一模一样,就有一个是假的。
但这个结论这是再高超的技术也不能鉴定出来的。”
2.与书法家的较量
徐立根的签名鉴定生涯中,比较艰难的一次应当是跟一位书法家的较量。
两个人合伙开公司,说好各出资30万,过了段时间,甲问乙,你怎么还不拿着我们的60万元开公司?乙很奇怪,“你根本没给我30万啊?”甲拿出了收条,上面写着乙收到了甲的30万元,并签了乙的名字,乙不承认,双方闹上法庭。
3个月后,最高法院法官找上了徐立根,“我是没办法了,你看怎么办吧。”法院很负责,找了4个鉴定机构,两个认为是真签名,一个认为是假签名却没有证据,最后一个干脆说鉴定不出来。
徐立根上阵了,鉴定了几天,没有结论,徐立根了解了一下,发现有些不对劲,那个甲身份很特殊,是当地书法家协会会员,特别擅长于写字。
“这是场硬仗,如果认为是伪造的,那么签名可以说临摹得极为逼真。”徐立根决定拿着显微镜一毫米一毫米的抠。
抠了几天,终于抠出结果来了,他找到了那位书法家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一个疏忽,终于让他招了供。
“那个疏忽太小了,小到肉眼看不出来。”徐立根回忆说,乙名字是马睦,在显微镜下,徐立根发现“马”字的一笔,笔画中间有个不明显的颜色差别,“一笔写的成笔画,如果有颜色差别,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深色部分是笔画中断后又添上去的。”甲在写这一笔时,犹豫了一下,中断了笔画,然后再续上去。
就是这个显微镜才能发现的疏忽,让书法家败下阵来。
3.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
笔迹鉴定除了可以帮助提供断案参考外,还可以直接帮助破案。
甲向乙借了5万元钱,当时甲写了借据,双方还签了名,多日不还,乙向甲索要时,甲便不承认当时借过钱,并说借据上的签名是假的,双方闹上了法庭。
甲的弟弟为了帮哥哥申冤,特意写了一份声明,上面说他愿意用生命担保,那份借据上的签名绝对不是哥哥写的。而经过多方鉴定,发现那个签名的确与甲的字体大相径庭。
“看起来案子没有什么疑点了,据双方说,签名时没有其他人在场,很明显乙伪造了一份假借据,讹诈甲的钱。”法官说,但第二天,他接到了徐立根的电话,“犯罪嫌疑人是甲,而且,他的弟弟是帮凶。”
“开始,我也进行了仔细鉴定,发现那个签名的确与甲的不同,但就这样直接确定签名是乙伪造的,就太武断了。”徐立根说。
于是,他扩大了对比范围,无意中发现,那个甲签名的字体居然与甲弟弟书写声明上的字体相似,“我就推理当时签名时,甲的弟弟肯定在场。”果然,甲招供说,当时双方签名时,趁乙不注意,让弟弟给自己签了名。 (晚报特派记者 李宁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