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广州市政法委书记张桂芳指出,今后广州2413名社区民警外出执勤,不论是走访还是巡逻,都要实弹配枪。此举可提高社区民警的震慑力。该市公安局局长吴沙在当日透露,去年9月,街面犯罪有向社区盗抢转移的苗头,通过社区防守,将治安形势推向好的一面的关键时刻到了,警方誓要完成这一战略转移。
民警配枪巡逻有法可依。1987年8月出台的《公安机关与保卫部门枪支管理规定》和1996年7月出台的我国《枪支管理法》以及《人民警察法》中明文规定,民警可依法持枪上岗。且警察的武装化是一种国际趋势就连现代警察的鼻祖英国也一直在提倡全身得到武装的警察社区化和街面化,况乎我们?警察作为国家强制执法机关公共安全的武装守护者,枪系执法工具。这就像工人作业需要斧头,农民收割离不开铁镰一样简单。
但打黑除恶单靠民警配枪是不行的。这样固然可以在短期内震慑社区犯罪,却难以还百姓生活环境的长治久安,难保恶徒不在一段时间之后又蹿进社区作案。依笔者陋见,治乱得从源头治起。在古代造乱是剐肉灭族之罪但乱世时揭竿而起的人并非鲜见,这源于“要么乱死要么饿死”之故。我们欲降低刑案发生率,在加重打击力度即在为民警配枪的同时,更为紧迫的是配套改善一地大多数公民的公平生存的环境。
当今中国,城乡和贫富差距在拉大;公权寻租、贪污腐败猖獗;一些权贵阶层歧视弱者;一些贫者进城后,很快滋生仇视社会的畸变心理部分人铤而走险踏上犯罪道路以寻求短暂的物质公平。所以,我们目前的核心问题还不是警察配不配枪,而是尽量去反思我们社会的公平设置体系是否失衡,如何从改善社会公平的基础配套着手,给弱势者(包括潜在犯罪分子)提供更多的共享改革发展果实和社会福利的空间与机会,这似乎尤显急迫。
最为简单的实例就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警较为轻松的履职环境。那时因百姓家大多是夜不闭户,百姓没有不安全之感,民警们往往闲得没事,便跑至群众家里去做“芝麻大小”的好事。我想,当时社会安适、民情融融的根源不外乎还是他们没有公平失衡与被社会情感旁落的酸痛感,即便那时的人民并不富裕,甚至非常穷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