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退休的张师傅看到别人一窝蜂地炒基金好像还都赚了一笔他一口气买了11只基金专家说
张先生夫妇是一对已经退休的企业工作人员,原来是从事医疗器械进出口业务的。通过几十年的积累,退休后两人的银行存款在50万元左右。
看到别人都赚了钱
张师傅一口气买了11只基金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张先生陆陆续续把钱投入了基金市场,买了超过10只基金:华夏大盘10万,华夏红利5万,富国天益5万,广发小盘4万,景顺内需6万,上投优势6万,嘉实策略5万,兴业趋势3万,汇添富均衡3万,广发聚丰2万,南方积配1万。“我通过参加基金公司的活动,看报纸上的业绩排名,觉得这些基金都不错,因为它们都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基金,所以都配置了一些。”张先生说。
现在,张先生每天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翻报纸看基金净值,“这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事情,虽然知道基金适合长期投资,每天盯着净值没有意义,但不看实在不放心。”由于基金数目较多,看净值每天就要花去半小时。
张先生称自己的收益还可以:“以前这些钱存在银行里都是‘死钱’,现在的收益是银行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不过,2007年初的一轮调整还是让他好几个晚上睡不着,“那两个星期,每天看账户都在少钱,真是心痛啊。”不过,随着大盘在农历春节前企稳,张先生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
另外,张先生还打算挪出一部分钱来直接进入股市。“根据我对市场的分析,2008年中国举行奥运会,2010年举行世博会,这些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并且,整体经济形势和政策都没有变化,股市必定继续红火。”张先生称自己正在研究基金的重仓股,以后投资股票也会以机构取向为主要参考依据。
在财富效应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基民阵营。很多投资者参考晨星、银河的收益排名表,把排名靠前的基金一网打尽,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风险。在投资中有一个重要原则—————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购买基金也是如此,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构筑自己的基金投资组合,尽可能地规避市场风险。
误区分析:
同类型基金扎堆 风险大
专家认为,张先生属于对风险不够了解的人群,对自己的理财目的也不是特别清楚,这些对他以后的投资、生活都会产生影响。首先,张先生夫妇是退休人群,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养老、医疗,重点是财富的保值。张先生将存款悉数入市没有留出足够的现金,可能在急需用钱时产生不便,建议张先生留出一部分资金作银行存款,或者购买流动性更好的债券。
另外,张先生对风险的选择明显超过了合适的水平。在他的资产配置中,激进的股票型基金占大头。目前市场行情好,一旦熊市来临,可能带来损失。建议张先生减少股票型基金的配置比例,增加配置型基金及债券、货币基金的比例。
从投资分配来看,张先生的基金组合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建议在富国天益、广发小盘、景顺内需、上投优势、嘉实策略间做出选择,主要集中在两只基金上便可。
业内支招:
普通百姓如何做基金组合
一般来说,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力确定一个投资目标,然后选择三至四只业绩稳定的基金,构成核心组合,这是决定整个基金组合长期表现的主要因素。
在制定核心组合时,应遵循简单的原则,注重基金业绩的稳定性而不是波动性。客户可首选费率低廉、基金经理在位期间较长、投资策略易于理解的基金。
在核心组合之外,不妨买一些行业基金、新兴市场基金以及大量投资于某类股票或行业的基金,以实现投资多元化并增加整个基金组合的收益。小盘基金也适合进入非核心组合,因为其比大盘基金波动性大。
在构建组合时有一个重要原则,即基金的分散度远比基金数量更重要。如果投资者持有的基金都是成长型的或是集中投资在某一行业,即使基金数目再多,也没有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相反,一只覆盖整个股票市场的指数基金可能比多只基金构成的组合更能分散风险。
基金组合不应一成不变,需要及时调整才能满足既定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程度的要求,达到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的目的。
通常有两种方法可达到再平衡的效果。第一是定期再平衡,比如说每年12月份。另一种方法是在组合严重偏离目标时进行再平衡。建议把这两种方法合二为一,每年对基金组合进行全面评价,但只有在组合严重偏离时才进行再平衡。另外,不要养成频繁交易的习惯,这会增加成本。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有什么理财故事或者经历,你是否也面临着理财投资的苦恼,我们都希望与你共享,并有理财师为你解决难题,让钱“生”钱。理财热线:13780965600。
编辑:傅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