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的老教师赵明新(左)给看望他的学生夹菜,学生起身谦让 本报记者 赵航 摄
记者 卿荣波 为您讲述 老师和学生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还一起唱起了老师教给的、60多年前传唱的歌曲。老师今年91岁,四位学生中最小的也已经78岁了。昨天上午,在西安市龙首村附近的东北区小区,四位老人拜访了他们很多年都没有见的恩师,和恩师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拄着拐杖拜访恩师
昨日上午10点多,程连飞、谷明山、杨清源、赛仲达四位老人在西安市龙首村附近问了很多人才找到东北区小区老师的家里。
打开门的那一刹那,91岁高龄的赵明新老先生愣了足足有十几秒钟,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几十年没见的学生们还能记得他,还会来家里看望他。他的这几个学生,年龄最小的今年78岁,最大的谷明山老先生已经82岁了。谷老先生因为腿不好使,昨天上午,他拄着拐杖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老师的家里。
学生们给老师准备的礼物是一桌子饭菜,这些饭菜都是他们提前预订好的,专门由菜馆送过来。学生的意思就是要和老师一起在家里吃顿饭,这样既可以避免老师来回奔波的辛苦,大家也可以轻轻松松地坐在一起聊聊以前的时光,再聊聊这么多年的变化。
学生头发胡子都已花白
围在饭桌前,学生们不停地给赵老师夹菜。看着赵老师的胃口不错,学生们都显得很欣慰。79岁的程连飞老先生说:“赵老师是我们60多年前的老师,有几十年都没有见面了,现在再见时,老师还非常精神,而我们这些曾经的学生,如今头发、胡子都已经花白了。”
回忆起当年的时光,78岁的杨清源老人说,当年他们几个十岁左右的孩子都是正光小学的学生,赵老师给他们教的是语文和音乐课,学校修建于1937年,大学习巷和小学习巷里清真寺里面的厢房都曾做过教室,遗憾的是,学校在1941年因为日军空袭而被迫停办。学校停办后,他们都转向了不同的学校,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和老师见过面。直到1982年,一次无意的机会,杨清源碰见了老师,随后才恢复了联系。
“那次见到老师后,这么多年也没联系几次,十天前,程连飞和我一合计,我们又找了另外两个同学,就决定一起来看看老师,我们那个学校的学生,现在能联系上的大概只有我们这四个老人了。”杨清源说。
老师领唱《松花江上》
吃完饭后,四位老人扶着恩师坐在沙发上,大家一块回味起过往岁月,赵老师耳朵不好,学生们就凑到老师跟前,说的声音很大,“赛仲达那时候念不进去书,赵老师着急举起教鞭要打他,他一下子就钻到课桌底下了。”提起几十年前的事情,大家一起大笑起来。赛仲达也有些不好意思了,“记得,记得,大家就会取笑我!”
“我还记得他教我们背诵的第一篇课文,叫《磨豆腐》”,说着,杨清源就开始背诵了起来,“轱辘辘,轱辘辘,半夜起来磨豆腐;磨豆腐,真辛苦,磨到天亮还不住,豆腐价钱小,豆腐养料足,吃肉不如吃豆腐”。老人们说,那时候,赵老师传授给他们知识,并且带着他们走上西安的大街小巷宣传抗日,现在老师90多岁了,他们希望老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那时候,我们最爱唱的一首歌是《松花江上》,这还是赵老师给我们教的,老师,你起一句开头,我们再唱一遍好么?”听见学生们的恳求,赵老师点点头,深呼吸了一下:“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在悠扬的歌声中,老人们仿佛回到了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