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良好投资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激励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全省科技大会、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议均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坚持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强专利保护,多创优质品牌”。2006年,省政府在省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基础上成立了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建立了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四川子站,开通了12312投诉举报服务电话。
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省知识产权局继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党校、进企业、进社会活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省整规办、省知识产权局、省工商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省文化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公安厅、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都海关、省法院、省检察院等单位和部门,共同开展了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会、保护知识产权万人签名活动、外国投资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沟通座谈会、知识产权海外保护高峰论坛、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座谈会、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大会等一系列活动。全年全省共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刊发和播出知识产权新闻2223篇次,制作宣传专题专版55个;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讲座、报告会307期,培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3521人次,培训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4758人次,培训执法人员500人次。
2006年,全省各级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坚持一手抓知识产权创造实施、推进自主创新,一手抓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实施“1143工程”,落实“企业工作年”各项措施。省知识产权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开展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成德绵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全省专利申请量在2005年首次突破万件大关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共申请专利13109件,同比增长24.06%;获得专利授权7138件,同比增长54.98%。全省各级知识产权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901人次,开展专利执法检查862次,检查商品14万多件,共受理和查处专利案件85件,结案率达98.8%。全省新实施专利项目2241项,增长26.54%;新增产值286.74亿元,增长33.94%;创利税44.20亿元,增长35.09%。39家省级试点单位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111.28%,实施专利技术新增产值48.06亿元。成都、德阳、绵阳国家级城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成效显著,共申请专利10166件,占全省总申请量的77.55%;实施专利技术1237项,占全省的55.2%。成都家具行业和成都市双流县机械汽摩行业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乐山市井研县农机协会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自贡、乐山、内江、宜宾、泸州、资阳、眉山等7市签订了《川南片区专利行政执法协作协议》。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保护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涉外商标专用权和实施品牌兴川战略为重点,积极开展四川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争创工作,大力支持四川企业品牌建设,进一步健全品牌保护体系,重点查处了一批侵犯农副产品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专用权案件。全年全省商标注册申请24520件,增长5.6%;商标注册8929件,增长10.5%。新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累计注册11件。新认定驰名商标14件。截止2006年底,全省累计注册商标105685件,居全国第8位;驰名商标累计达38件,居西部第1位;著名商标累计494件。全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出动执法人员近10万人次,检查经营户30余万户,检查交易市场近2万个,捣毁制假窝点100多个。查处商标侵权假冒违法案件1590件,收缴销毁侵权假冒商标标识45.9万件,没收、销毁侵权商品68.43万件。
全省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版权局各类专项行动的部署,相继开展了打击网络侵权专项行动、打击非法预装软件专项行动和打击盗版教材、教辅读物专项行动。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51049人次,检查出版物摊店36813个,查办侵权盗版出版物案件1892起,查缴盗版制品156.9万册。专项行动中,全省各级版权行政部门加大了对网络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门户网站、私服、外挂等侵权行为进行了重点查处,圆满完成了国家版权局部署的“视听天空侵权案”、“169在线侵权案”、“嘉州宽频侵权案”等10个网络侵权案件的查处。
全省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农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成立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截止2006年底,四川农业植物品种权申请总量达422件,授权118件,申请和授权量连续六年居全国首位。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继续实施名牌战略。截止2006年底,全省共有29个中国名牌产品和433个四川名牌产品,其中,有12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全年全省成功申报了6个地理标志产品,截止2006年底,全省共申报成功地理标志产品23个。
成都海关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重点打击利用邮递快件渠道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专项行动”,全年在进出境环节共查获侵权案件17件,涉及NIKE(耐克)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全省公安机关先后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山鹰二号”专项行动、打击假烟犯罪“破网”行动、“反盗版百日行动”、打击制售假冒“剑南春”酒专项行动、打击假冒农资产品专项行动。截止2006年底,全省公安机关共立案244起,其中,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19起,破案9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2名,涉案总价值2932.0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821.58万元;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125起,破案10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0名,涉案总价值6601.17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09.00万元。
全省检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办理了一批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案件。2006年,各级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犯罪嫌疑人81人,提起公诉62人。查办了一批纵容、包庇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
省法院共受理一、二审知识产权纠纷案件365件,审结358件。案件类型涉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商业秘密等权属纠纷和侵权纠纷、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域名、驰名商标的认定、不正当竞争等。共受理一、二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8件,审结28件。共受理一、二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5件,审结5件。
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组织参加了港澳与内地的专利执法交流、专利行政执法保护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服务网建设、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论坛和第三届联席会议、第二届外观设计专利大奖赛、大连国际专利展,泛珠三角区域商标保护年会、西部14省商标保护协作会议,长沙“首届中华版权国际合作推进会”、“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等活动与合作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