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王蒙在签售现场被热情的读者和记者包围。重庆晨报图
戴金丝眼镜、穿白色中山服、华发丛生、身板硬朗……昨天,已经在重庆秘密“潜伏”了一天的著名作家王蒙,终于现身在公众面前。无论是在上午的专题报告会上,还是在下午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年届七旬的王蒙再度发挥了文坛大腕的风采,对记者的提问也是收发自如。
重庆书市结合了读书和出书
记者:作为全国作协副主席,你对本届全国书市最有发言权?
王蒙:来重庆很多次了,这次感觉最热闹。
重庆这两年越来越有文化气息,政府也倡导多读书,让整座城市开始有点书卷气了。本届书市办得非常好,把读书和出书结合了起来,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当然,这还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让这件好事情延续下去。
记者:这样的活动增加了重庆的文化低蕴?
王蒙:是的,不过重庆从来就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不管是三国时代还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都曾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呵呵,你别说,我还挺喜欢吃重庆的美食,这也是一种文化。
王蒙曾经几度辞谢文化部长
记者:您的第一本自传《半生多事》主要讲的是年轻阶段,现在这部《大块文章》呢?
王蒙:主要是讲的1976年至1988年,我的经历和一些对人生的感悟。其实这个阶段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我莫名其妙当了官,也创作了《蝴蝶》、《风筝飘带》、《活动变人形》、《杂色》等一大批作品。
记者:人最难的就是写自己,您怎么看待这本自传?
王蒙:写自传一定要勇于暴露自己,一定要真实,不管是光鲜的也罢,愚蠢的也罢,把真相告诉读者,包括人生的种种起伏、矛盾。我可以很坦白地告诉大家,我绝对不是只讲自己过五关斩六将,我还揭了自己的底。
记者:里面关于你出任文化部长的一段很受人关注,很少有人像您一样把作家和官位两者结合得这么好的。
王蒙:其实我书里也写了,我当官是很矛盾的,曾经几度辞谢,但却没有推掉。那时候我实在没有时间写长的文字,在三年任期满后我就立刻希望离开文化部岗位。
销量挂钩中国作家贫富悬殊
记者:您最初出自传时被曝200万天价与出版社签约,对现在作家收入方面怎么看?
王蒙:我先澄清一下,我并没有直接就把200万稿费收进了荷包,那只是预付定金。等到三部自传出完以后,要是发行不好,说不定我还会掏钱来赔给出版社。
中国作家收入贫富悬殊很严重,收入和书的销量完全挂钩,现在有些书动辄发行200万册,要是每一本书的稿费仅2元,他们就可以得到400万。
记者:您对现在文坛的年轻作家怎么看,是不是已经到了一个平民作家的时代?
王蒙:现在这批年轻作家的作品我没有认真阅读,但是从比较小的年纪就开始写书,这本身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些激励机制,建立一些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这么有影响力?原因之一就是奖金高达一百万欧元,而我们的文学奖奖金也就3万元人民币。
百家讲坛既有硬伤也有价值
记者:现在《百家讲坛》这样的节目很受欢迎,这算不算当今文坛的一种潮流?
王蒙:这说明老百姓有一种对文化的期待,但是不要弄得太深了,需要用通俗的语言。
记者:但也有人提出它们在学术上有硬伤?
王蒙:在学术上可能是有硬伤,至于硬伤到什么程度,我不是很清楚。不过就算有,也不影响存在的价值。 (许征)来源:重庆晨报
转自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