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日,深圳私家侦探郑凡在他的奥一网博客“我在深圳做私人侦探的日子”里发布了一份“包养协议”——广州天河附近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女大学生郭芳(化名)与私企老板陈铭(化名)签下的为期3年的包养协议。
女大学生当“二奶”、被包养,似乎在今天已然掀起不了什么波澜,在屡屡曝光的“丑闻”面前,很多人已经显示出道审丑的疲态。如今女大学生“二奶”,已经成为了一些处于经济或身份强势人群享用的肉体盛宴,抑或是一些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其固有的道德缺陷,却在性与谈资的社会娱乐背景下悄然蒸发,甚至于获得一些人观念上的认可。
一些女大学生甘愿被包养,固然与大学生本人的素质与认识分不开,但是往更深层次来看,它与大学生群体道德水准的降低、高等教育市场化都有莫大的关系。
近些年来,大学生道德水准的降低是个不争的事实。笔者以为道德水准的降低反映在两个方面——对“善”的漠视,对“恶”的纵容。对于善的漠视体现在对于先进文化的麻木,精神世界的空虚,道德信仰的缺失。对于恶的纵容则表现在大学生群体道德标准不断滑落、对物质享乐的崇拜,攀比之风的盛行。纵观校园。这种风气已绝非极个别现象,且有波及扩散的趋势,其恶劣影响在于:从个体意识的残缺扩散为群体意识的错位,进而引发道德观的严重扭曲,使得一些错误的价值观以及非道德的行为披上“合理化”的外衣,在大学生中获得普遍的默认、容忍,甚至赞同。女大学生与老板签保养协议,就是在这种错位价值观下衍生出的怪胎。而最可悲之处,是这种“怪胎”非但没有遭受道德的“围攻”,而且还在大学生中获得了得以生存的道德“土壤”。
高等教育市场化也是一个原因。从报道中得知,“郭芳的父亲几年前因病去世,留下母亲与她和两个弟弟相依为命。她上大学的钱还是亲戚给的。”笔者如此援引并无意为女大学生的行为找寻合理的借口,而是希望引起人们反思,高等教育市场化该承担多少责任?高等教育进入“货币时代”,高昂的学费成为接受教育的门槛,使得家庭困难的学生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当这种压力无法逾越的时候,就可能催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走上歧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高等教育高收费这种“金钱作为准入标准”的意识形态了影响大学生,很多大学生的观念发生偏差,对金钱的追逐甚至超过了对知识的渴求。大学生表现出无法安于校园的浮躁心态,纷纷通过外出兼职获取相应的消费“资本”,而在这种潮流中有些人选择诸如被“包养”的捷径也就不难理解了。
女大学生签下包养协议,看似个例,实则有着深层次的背景。我们不禁反思:堕落的难道仅仅是报道中的大学生吗?
(责任编辑:宛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