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在全国书市上谈自传有一说一:我的“大块文章”可能有点冒傻气
王蒙说
自传写到一半的时候,想起了俄罗斯一位剧作家的剧名《孰能无过,孰能免祸》,用来形容我的这段人生经历十分合适,甚至一度想把这本书就易名为这八个字
本报重庆今天消息 记者邓琼摄影报道:“人家都说我出自传拿了200万元稿费。其实,如果发行得好,还有可能更高;如果发行得不好,我在这里宣布,一定向出版社退款!”昨天,当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带着他的“大块文章”在重庆全国书市上一露面,便迅速成为热点。无论是敏感的话题,或是幼稚的提问,他都有一说一。
发出“英雄帖”:竞猜书中人物有奖
“大块文章”是王蒙先生自传第二部的书名,这本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在全国书市上风头甚劲。“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我自传的核心部分,也是最难办的部分。”书中叙述了王蒙从1976年到1988年的经历,当时正在一步步走向名人政治生涯的顶峰,也进入写作的喷发期,期间还经历了四次作代会、四次文代会。“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各种思想论争特别是文艺争论特别多,我也陷入了各种矛盾之中。
在自传中,如何不从一己私利而是从国家整个进程经验出发来表达,是一种挑战,也正是这种挑战激起我写作的冲动。”
“我这本自传可是有‘干货’的!”王蒙说,“可能也有点冒傻气,别人说这东西不好写、不能写、写了找麻烦,我就要写这个!我要用更高的境界、更真诚的态度写出真相。”所以,他用文学家的笔法记叙了国家最高决策层召开党的中央全会时的激烈讨论,描述了自己当文化部长第一次批文件没有把握、拿给办公厅的老秘书先“审阅”的往事,还有他倡导全国的营业性舞厅“开禁”从而导致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抵制等趣事,以及在上海开会因为太累需要休息而与记者发生冲突的失态……
王蒙说
:“我要把自己的失态、失策、不良表现都表现出来,把事后感到歉意、悔意的事情表现出来。所以写到一半的时候,想起了俄罗斯一位剧作家的剧名《孰能无过,孰能免祸》,用来形容我的这段人生经历十分合适,甚至一度想把这本书就易名为这八个字。”
作为曾经身居高位、接触过不少文坛漩流和风云的人物,王蒙在自传中指名道姓提了很多当事人,但是也有不少地方隐去不表,只以“一位老领导”、“一位老作家”代替。他昨天对书市现场的读者发出“英雄帖”———如果有谁能把这些人的身份都猜对,他就亲笔签上五本新书相赠!
澄清稿费说:200万元是预付订金
当时花城出版社与王蒙签定自传出版合同,200万元的天价稿费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昨天,王蒙十分认真地修正这种说法:“200万元不是稿费,是预付给我的订金。如果发行得好,可能会更高,也许400万元都不止呢?但如果销售量不好,我一定会向出版社退还按版税约定多拿的部分,不让他们吃亏!“
王蒙接着说,我的稿费当然不能算最高的,人家的书动辄出上百万册的就更加厉害了。作家在市场经济当中,收入和书的销量有一定关系这很自然。但市场的评价和艺术的评价既不是完全一致的,也不是截然对立的。你拼命说书很好、社会效益很好,可就是没人看,恐怕也大可能。谈网络文学:欣赏两位网络写手
网络文学和“80后作家”近来十分火爆,但王蒙推说自己没有仔细看过,不便评论具体作家作品。
可他还是忍不住说:“对网络文学,我理论上是支持的,还为他们当过评委。”但王蒙觉得网络文学有个问题,就是没有门槛,缺乏鉴别。不过他特别提到了自己欣赏的两位网络出身的写手:一位是《明朝那些事》的作者,王蒙觉得他写了一本有趣好读的书;另一位则是安徽的女作家闫红,“我很喜欢她在网络上陆续发表的‘误读红楼’文章。”
王蒙是少有的对“超女”、“选美”等表示兴趣和宽容的前辈文化人。
谈话中,王蒙一不留神透露出自己对于“超女”的熟悉,“第一届办得特别成功,第二届就凉了很多,看来这个事情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对于流行文化要分析,不能笼统地全都支持或者反对,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至于对易中天、于丹等人重新品读历史典籍引起狂热追捧但也被抨击的现象,王蒙很宽容也很实在。他说:“历史热,说明老百姓有对文化的期待。但你要弄深了,他又接受不了,所以需要有人做普及、甚至趣味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