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五一”长假,长假之后的市场走势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那么,该如何判断5月份的市场变化呢?历史上,长假之后市场的表现通常都会怎样呢?
以最近的两次长假情况看,2006年“十一”长假之后的首个交易日,大盘大幅跳空上扬,并创出2001年9月27日以来的新高。2007年春节长假之后,大盘则创出历史新高,首次收在3000之上。这一特点,预示着“五一”长假之后的市场走势可以乐观预期。
长假后首日涨
当月六成要上涨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上“长假”后市场的整体表现,以此来对后势走向作出进一步判断。
2003年以来,上证指数分别在春节、“五一”、“十一”长假后的表现,见附表。
假期 长假后首个交易日涨幅(%) 长假后首个交易周涨幅(%) 长假后单月涨幅(%)
2007年春节 1.40 -5.57 3.40
2006年“十一” 1.88 1.84 4.88
2006年“五一” 3.95 11.29 13.96
2006年春节 2.35 1.96 3.26
2005年“十一” -1.44 -1.39 -5.43
2005年“五一” -2.44 -4.44 -8.49
2005年春节 0.78 -0.79 2.92
2004年“十一” 1.88 -4.74 -5.45
2004年“五一” -2.22 -2.06 -2.49
2004年春节 1.78 4.92 4.66
2003年“十一” 0.33 2.70 -1.38
2003年“五一” 0.69 2.17 3.60
2003年春节 -1.31 0.74 0.81
从附表中13个样本的长假后首个交易日和首个交易周的涨跌幅对比来看,出现同涨同跌的,所占比例在七成(9/13=69.23%)。也就是说,首个交易日和首个交易周的运行方向,出现相反状况的概率为三成。这样看来,如果5月8日出现上涨,首个交易周收出阳线的概率较大。而出现同涨同跌的,日幅度占周幅度的比例,则大小不一,存在不确定性。
从附表中13个样本的长假后首个交易周和单月的涨跌幅对比来看,出现同涨同跌的,所占比例在八成(10/13=76.93%)。也就是说,首个交易周和单月的运行方向,出现相反状况的概率仅为两成。这样看来,假如节后首个交易周收出阳线,那么月线收出阳线的概率更大。而出现同涨的,周幅度占月幅度的比例,多在60%以上。也就是说,一周的涨幅就完成了当月的至少60%,但其后的升势时间较长,幅度也相对缓和。
五月行情挺关键
看首日是个好办法
今年的5月份虽然仅有18个交易日,却是多事之秋,包括:内地股市长假休市期间的境外股市变化;当月有额度高达1300亿元的限售股解冻,创历史最高水平,包括浦发银行、长江电力、中国联通等大盘公司;兴业银行的首发机构配售部分解冻,交通银行上市,以及和中信银行一起被计入成份股指数;股指期货相关法规或会开始征求意见;4月份相关经济数据会影响市场对宏观调控的政策预期。
从基本面对大盘分析,显得头绪颇多,而无从下手。若依据历史上的长假效应看,由于长假之后首个交易日已经出现大涨,全周上涨的几率为七成,全月上涨的几率则为六成。假如本周收出阳线,那么5月份上涨的几率就会达到八成多,涨幅将至少为周涨幅的1.6倍。这样看来,长假后首个交易周市场的运行态势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关键在于上证指数能否超越节前的4000点。
2007年“五一”长假后,若能重演2006年“五一”的一幕,即首个交易日、首个交易周、单月均出现上涨,则预示着牛市行情仍会得到延续,上升空间仍可乐观预期。投资者不妨拭目以待。
西南证券 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