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和2006年“五一”前夕,本报相继推出了《劳动,改变中国》系列报道。今天,在即将迎来又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我们再度走近身边劳动者,为您奉上这组报道,以此向劳动者致敬!
站在历史的高点瞻望,劳动是人类文明创造、延续、发展的不竭之源。
把握现实的脉搏倾听,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时代强音。
社会要和谐,发展是基础。发展靠什么?无数劳动者以他们在不同岗位上的实践和创造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实干兴邦,劳动推动发展,劳动改变中国。无论是潜心绘出西直门立交新景象的设计师包琦玮,还是开机扫车清洁马路的来京务工者梁军生、在十米站台再上岗的文明乘车监督员周继龙……千千万万劳动者,干一行、爱一行,默默无闻地辛勤劳作。正是他们年复一年、点点滴滴的付出,改善着城市和生活的面貌,书写着“新北京、新奥运”的华彩篇章;从劳动者的手上,创造出和谐安康的幸福家园。
劳动创财富,劳动促和谐。伟大的时代,难得的机遇,为各行各业劳动者提供了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也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劳动者们正各展其能地以创造性劳动造福于社会,在奋发进取中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尽一己之力。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正在蔚然而成。这必将使每一位劳动者的潜能得到最公平、最大限度地释放,使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得到尊重和保护,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有力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和谐。劳动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也是和谐社会的真正主人。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劳动去服务他人、帮助他人,同时也享受他人之服务、接受他人之帮助,并在这过程中,共同感受劳动之美、互助之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都担当一份责任,以自己的辛勤劳动营造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人际关系,就能凝聚成共创共享和谐社会发展成果的强大合力。这种力量,足以鼓舞和激励我们每个公民在本职岗位上发出自己的那份光和热,化为拱璧,化为瑰宝,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劳动精神是薪火相传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讴歌劳动精神,引领时代风尚,促进社会和谐,是媒体的天职。今后,本报将继续在每年“五一”节前夕推出《劳动,改变中国》系列报道,力求使之成为宣传劳动者和劳动精神的长期品牌,以不负广大读者对我们的厚爱和重托。(荆平)
2005年五一前夕,本报首度推出《劳动,改变中国》系列报道。
2006年五一前夕,本报以走近身边劳动者为主线,再次推出《劳动,改变中国》系列报道。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