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欧洲天文学家在不同场合宣布首次发现了一颗体积和表面温度与地球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世界众多媒体纷纷报道,有的称它为“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有的甚至把它称为“第二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家园”。
然而,稍有科技常识的人都明白,仅凭目前媒体报道的这一尚未正式发表的成果,还远不足以证明它是“第二地球”。对待此类科技新发现,媒体、科学家和公众都应保持冷静。
可能由于这一成果涉及一系列天文数字,因而关于这颗行星Gliese581C(围绕红矮星Gliese 581运行)的数据,各媒体报道混乱,一些提法也不严谨。这颗行星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多大?根据科学家公布的原始数据,它的最小质量是地球的5.1倍,但有的媒体说它比地球重5倍,这样一来它的质量就是地球的6倍。关于它的大小,科学家说如果这颗行星的结构与地球一样的话,其直径是地球的1.5倍。这样一算,它的体积应当是地球的3.4倍,并不是很多媒体报道的1.5倍。
除了报道的数据混乱外,对这一行星的评价也高得离谱,世界几乎各大媒体在报道中都出现了“科学家发现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的字样,一些媒体甚至说人类找到了第二个家园。其实,现在就作出这一结论非常不严谨,且不说它与地球相似的数据仍需要进一步核实,即便是目前关于它的数据完全准确,它与地球的相似性很大程度上还赶不上我们的邻居火星,而人类移居火星目前仍是没影的事。
另外,研究人员关于这一成果的发布也非常混乱。按常规,学术成果的正式发布即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前,需要同行审核。根据目前的报道,关于这一成果的论文仅仅递交给了《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而该杂志迄今还没有正式表态是否发表,但发现这一行星的科学家却分别在不同场合争先恐后地宣布这一发现,其做法值得商榷。
科研本应提倡严谨,拒绝浮躁,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却出现了包括韩国黄禹锡学术造假事件在内的一系列学术浮躁甚至腐败现象,同时一些媒体或因为采编人员科学素质不高或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对一些科技新闻大肆炒作,出现了很多问题,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对待所谓的“第二地球”事件,科学界和媒体应当深刻反思,切实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