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世博会融资可否再辟蹊径
稳定的资金流及良好的信用背景,成为能否对世博会融资进行金融创新的关键。
文/许凌艳(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中国证监会资产证券化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资产证券化研究组组长)
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性的经济盛会和展览盛会,同时还为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产品创新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
目前世博会有多种融资方式,传统思路主要集中于发行传统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如已发行和拟发行的合计为80亿元的世博债券)等。但是,作为一项金融创新模式,资产证券化这一重要融资方式尽管在国内实践中已有所运用,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世博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有一个高效率的资本市场能为长期投资项目提供长期资金,发行与基础设施相配套的未来收费项目为支撑的资产支持受益凭证。该类融资方式就是资产证券化,即以资产的原始权利人合法享有的稳定的未来资产收益作为基础或担保,通过转换方式或衍生方式将其转变为可自由流转的证券化权利,让渡其一部分未来权益提前兑现资产现金流的交易过程。
自1968年美国诞生首个资产证券化产品以来,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融资方式。据标准普尔的估计,今后几年亚洲地区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潜力将以25%的速度增长。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之一。
上海世博会预计整体财务收入为96.1亿元人民币,包括门票销售、赞助、特许权、场馆出租等。其中,可以用作世博会资产证券化的资产主要包括:门票收入、场馆出租收入、展馆内商业销售收入提成、基础设施建设后续利用的未来收费权。这些资产都是能够在世博会中和会后产生稳定现金流收入的资产,完全符合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品质,是优质的未来现金流,并拥有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收益的合同权利。通过对上海世博运行的会前、会中、会后土地价值的综合比较分析,合理的经济运作,前期的投入将在会中、会后得到充分回报。将这些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证券化,不仅可以提前将收益变现、解决资金压力,而且融资成本低、风险分配合理,更可以为金融资本市场提供一个收益稳定、丰厚回报的投资方式。比如,目前为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上海世博会建设,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特别批准了总额为人民币80亿元的世博建设债券。但与这种传统债券相比,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受到的发行限制和约束远低于世博债券,是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融资方式,而且可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风险市场化。
尽管我国已出台了一些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规章制度,由于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仍处于试点阶段,中国证监会更多关注资产证券化中的基础资产是否已经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量历史记录,而不完全以未来债权为重。建议进行一些规则的突破,理由为:
其一,中国证监会此举源于以往中国市场经济中令人担忧的信用危机。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承诺为上海世博会提供财政支持,并作为其最终担保人。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财政局代表上海市政府也作出了相应承诺等等。所以,世博会资产具有极高的信用。
其二,世博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世博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性的经济盛会和展览盛会,它还应为各类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产品的创新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
其三,目前我国还没有资产证券化的法规,应充分考虑世博会资产证券化的深远意义,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进程。建议尽快出台世博会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规定。采取法律主导市场模式,尽快制定单独的资产证券化法,并附之与多部相关法规的调整和衔接。
其四,历届世博会的实践证明,能否在筹办过程中就投融资方式进行恰如其分的金融创新,关乎世博会成败。日本大阪世博会的盈利为人瞩目,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刺激了金融领域的创新。与之相对的是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巨额亏损。
其五,当前,金融创新已全面融入到我国“建立自主创新国家”的总体战略中。创新战略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可以说,世博会资产进行证券化将会把世博会的收益再一次留给中国投资者。这也是上海世博会最终价值目标之一。而资产证券化融资,对于充分实现世博会的预期价值,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更加强劲地推动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向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迈进都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