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尼安德特人在房屋烧塌时首次尝到了烤乳猪的美味,为了吃烤猪肉,后来不知点燃过多少间房屋……这就是“无法总结成功的法则”,为了再次成功,只有依样画葫芦重新做起。我认为新闻人应该像一架直升机,在高空(理论)与低空(实务)之间频频升降。
郑志荣同志谈起他即将出版的文集,定名为《志当存高远》,我说“好”;又谈起文集的大部分是理论研究,我又说“好”——谁知接下来他要我写序!可见叫好是要付出代价的……背着“序债”还在拖延,他又专程送来书稿,翻阅一过,足证我的直觉不虚。
志荣文集的显著特征,是理论研究与新闻业务紧密结合。我乍一听就叫好,是觉得它同众多的记者编辑自选集不同,在新闻作品之前,有2/3的理论研究。由于工作原因,我同新闻学界与业界都有联系,曾调侃这两界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刚刚相反,有些互相不待见!原因复杂,这里不说。只说业界对理论的轻视有个基本理由:新闻重操作,不会动手,说再多也白搭。
我大体同意,但认为不能把这推向极端,否则就成了尼安德特人。据说尼安德特人在房屋烧塌时首次尝到了烤乳猪的美味,为了吃烤猪肉,后来不知点燃过多少间房屋……这就是“无法总结成功的法则”,为了再次成功,只有依样画葫芦重新做起。全面地看,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摸索”,甚至是“赌博”;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是“猜想”,甚至是“荒谬”。读读志荣的这些论文,像最新的也是获得中国地市报人研究会二等奖的《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中主流媒体的舆论宣传》,所提出的“调整宣传思路和侧重点,在三个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共同富裕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社会公平的宣传力度。这,不正是当前亟需的理论指导吗?有了这个宏观视野,大概不必事事临阵磨枪,次次都从摸索做起吧!
举这个例子就可看出,志荣的研究紧贴着时代,他不是坐书斋中推敲定义的圆满、体系的成熟,而是瞄准时代急迫的问题,研究“如何”把解决推进一步。或许,这正是业界中人从事研究的优势,立意高、切口细,从大量现象中抽象出带普遍性、方法性的东西,得出既有启迪意义又具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书中的各篇研究,就有这样的特色。
志荣告知书名几经推敲,最后确定为“志当存高远”,我说“好”,是因为它暗合了我长久坚持的一个看法,我认为新闻人应该像一架直升机,在高空(理论)与低空(实务)之间频频升降。新闻不同于艺术,可以老在云端飘,你必须时不时下到低空,把握细节,了解具体情况,记录社会变迁与人心律动。另一方面,新闻又不同于工程技术,可以毕生专注一点,不及其余。新闻报道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是地球村,因而又必须时不时升上高空,把握全局与整体。只有理论高空容易脱离实际;只有实务低空可能见树不见林。志荣的书前2/3是理论研究,后1/3是新闻作品,而两者的写作时间是交织的,那不正是一架直升机形象?(作者为四川省社科院新闻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