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新闻背景
北京地铁建设正在全面发力,大部分施工采用的是先进的盾构机挖掘技术。按照常规,盾构机前进600米更换一次刀具,换一次需要花费300万元。担任10号线6标段项目经理的黄昌富大力推进技术改进,让盾构机前进1000米才更换刀具,整个项目节约5000万元,缩短工期80天。
黝黑的圆脸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时不时嘴里还蹦出一两句流行歌,手上夹着烟。走进黄昌富的办公室时,他正在上网。黄昌富是个爱琢磨的人,一有时间就喜欢上网浏览各种大型挖掘工具资料。
城市里的“地道战”
10号线是北京轨道交通线网中一条先东西走向,后南北走向,再东西走向的半环线,全长32.90公里,其中地下线32.05公里。黄昌富带领的“黄昌富突击队”负责6标段项目,一段是从学院路站到花园东站,包括1座站台和1节隧道区间。另一段是从双井站至国贸站,再到光华路站,负责两段隧道区间。双线总长3.48公里,也就是单线长度近7公里。
“挖隧道就好比是挖地道,不过我们采用的是先进的盾构机。”黄昌富说。
1米单线隧道需要清土35立方米,双线就是70立方米,1立方米土大约1.7吨,总共需要清理414120吨土石。而这些土大部分都需要盾构机清理完成。盾构机就好比一个大钻头,最前方是一个直径6.28米的磨盘,盘上有吸土的凹槽和上百把各种挖掘刀具,后面是推进装置和螺旋出土器。
刀分5类:刮刀和齿刀用于挖软土;滚刀用于挖硬土和石块;中心刀开挖中心土;超挖刀用于配合调整挖掘方向。盾构机一般挖掘600米就需要更换一次刀具,进口一盘刀具就需要150万元,再加上人工费,加固费等,换一次得近300万元,少则停工三五天,多则半个月。
“最主要是不安全。盾构机虽然是最安全的挖掘方式,但换刀具时,工人必须在没有支撑的土层里干活,让人提心吊胆的。”黄昌富解释。怎么样又快又好又安全的施工,成了他考虑最多的问题。
和德国人“掰手腕”
2004年夏天的一个上午,黄昌富的办公室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4位蓝眼睛、白皮肤的德国人,他们是盾构机制造方的技术和销售代表,前来进行技术交流。
原来,2004年5月份时,地铁某标段的盾构机在挖掘中,本来预计挖600米才更换刀具,结果挖了230米,刀具已经磨损严重,又坚持了50米,整个盾构机停止前进。检查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整个刀盘都磨坏了!
黄昌富一来就提出了要求:修改设计方案,并且不能增加成本。骄傲的德国人一口咬定:设计完全合理,是操作人员失误。
北京地下土质含有很多沙卵石,使得磨损加快。黄昌富问:“合同中是否有条款,机器必须满足施工需要?”
“是。”德方代表回答。
“挖沙卵石需不需要更多滚刀?”
“需要。”德方代表说。
“那现在的设计数量与配置不合理,怎么挖?施工如何保证进度?”黄昌富追问。
德方沉默了。
1个多月后,德方同意了中方改进刀盘的建议,增加更多的齿刀和滚刀,同时材质换成锰钢,刀具结构上进行外形改进。效率提高了费用却没有增加。
1组刀具挖了1074米
2005年9月,学院路站牡丹园段开始施工。两台总价值1亿元的改进型盾构机开始了挖掘工作。作为负责人的黄昌富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到了工地上。
沙卵石层挖掘设计是300米更换刀具,改进后是500米更换,黄昌富对工程人员下了死命令:前进100米就必须检查刀具。
1074米长的隧道挖掘结束,刀具刚刚用完1组,极大地鼓舞了整个突击队。
2006年4月底,双井线开始施工。更换了刀具的盾构机又开始工作了。随着距离一米一米地延伸,黄昌富的心中大石也一点点落地。11月初,随着最后一米的打通,双井至国贸段顺利完工,黄昌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最初的设计需要更换10次刀具,改进后预计更换7次。结果是,两盘刀具挖了3.5公里,比最初的设计节省了8盘刀具,按照300万元换一次,一台盾构机就节约了2400多万元,两台节约5000万元。而时间上,换一次需要停工10天,整整节约了80天工期。风险也大大降低,整个工程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黄昌富带着他的突击队打了一场漂亮仗! 插图/田凤RB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