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新闻背景
梁军生是位外来务工人员,他把环卫系统当成自己的家,把单位的利益时刻记在心。他开着机扫车年复一年地清洁着北京,北京也将荣誉与快乐带给他。
梁军生本来上晚班,但他一早就来了。
怎样减少扬尘?西城环卫中心西杰物业中心机扫班班长梁军生这阵子一直琢磨这个事儿。
改造机扫车减少扬尘
“我在车头加了个喷水头。”梁军生捏起一条细细的蓝色软管,又指了指两边侧刷上的喷水头。“原来的两个喷头老是照顾不到中间地带,地面干燥扬尘就多。但多个喷头就会增加用水量,我正考虑增加个水箱。”
梁军生又绕到车后,把后盖打开:“想来想去,水箱只能加在后面。还不能太重,太重的话容易翻车。早来会儿就是想试试水箱的比例。”别误会,梁军生可不是什么技术员,他是西杰物业中心成立时第一批招聘的外来务工人员。
梁军生今年31岁,老家在河北张家口赤城县,6年前他和30多位同乡一起来到北京。垃圾斗一背,竹扫帚一拿,梁军生当上了首都的环卫工人。南起宣武门、北至西四,近30万平方米的干路、支路、便道、绿地,卫生全归他所在的西杰物业公司管。
梁军生刚到北京时,整个西城环卫系统里的外地人就他们几个,“干一阵、挣点钱就走”的想法当时很普遍。工作不到一年,同来的老乡几乎都离开了。但农村长大、生性淳朴的梁军生乐呵呵地对领导说,我挺喜欢这活儿,您要不赶我走,这辈子我就干这个了。几句热乎乎的心里话,让领导看到了主人翁般的责任感。时值单位购买了几辆机扫车,梁军生就被安排进了技术含量更高的机扫班。
领导把车钥匙交给梁军生时,只交代了一句话:你开的这车价值三四十万元,够买辆奥迪或是奔驰了。
自学维修为给单位省钱
2002年,梁军生当上了机扫班班长,也是班里惟一的外来务工人员。有人刚开始还不服,但梁军生又会开车、又会修车、还能教徒弟,几年工夫下来,大家伙儿都服了。其实,梁军生只有高中文化程度,来北京之前也没摸过机械。
“领导把单位最值钱的物件儿都交给我了,我当然得对得起人家的信任。”梁军生说得简短,干得却不简单。进口的机扫车不适应咱这儿长期施工、污染物较多的路面,经常“水土不服”;国产机扫车技术发展没几年,尚处在磨合期,也爱闹点小毛病,维修就成了三天两头常有的事儿。
本来,机器坏了可以等厂家派人修。“但有时维修点恰好没人,有时过了保修期还得花不少钱。”梁军生就自己琢磨。他向厂家维修人员请教,跟其他队里的机扫人员交流,整天整天地钻在车底下研究。
发动机与液压机之间有个连接用的尼龙垫,属于易耗品,隔上一年半载就得换一次。一个尼龙垫三五十元钱,但一大片管子和电路得先卸下来再装回去,厂家维修人员的人工费可贵多了,梁军生就自己动手。开始的时候,他换这个尼龙垫需要两三天,现在一天就能完工。
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梁军生说得很实在,每次都能给单位省下1000多元钱。
在京入党开先例
在梁军生开机扫车这几年里,老家的父母亲特爱看《新闻联播》。他们看新闻就找关于北京的镜头,一过去个扫地车,老两口就相互问:谁开的这车扫马路啊,是不是咱家小子?
每次回家,梁军生开口闭口讲得最多的就是机扫车。不过,电视上播的都是大型机扫车。梁军生开的小型车,老两口一直没见着。
今年4月6日,梁军生的老母亲第一次来到北京,头一件事就是让儿子带她去瞧瞧那辆车。老人围着车左看右看,怎么也不相信这个比拖拉机还小很多的机扫车能值45万元。但老人相信,儿子就是开着这辆车获得了“来京建设者之星”的荣誉。她拉着梁军生的手,把家里收到“喜报”的事提了一遍又一遍。
“去年年底,家里收到个大信封,是市文明办给寄的。”梁军生用手比划着信封的大小:“我妈老说就像个大红毕业证。我们村这些年从来没人收到过这个,我妈乐坏了。”
但梁军生有件更值得高兴的事要告诉记者:“真没想到我能在北京入党。”直到党支部表决通过,将材料递交给党委时,梁军生还是忐忑不安。他知道,自己工作是很努力,但批准外来务工人员入党在环卫中心还没有先例。
2005年6月,党委批复同意了支部决议,梁军生成了西城环卫中心第一个入党的外来务工人员,这本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梁军生说,感谢他们的党支部,也感谢北京。
插图/李响RB147
|